我突然冒出这个想法,是看到最近有些推文讨论说“朋友圈外人”,简单解释就是说:慢慢的大家都不爱看朋友圈了,有些是觉得没意思,有些是看了更焦虑而不敢看,也不想看,就这样,默默选择:安安静静地做自己……
我心里还是不以为然的,朋友圈是个人展现,并且愿意与人分享的一种生活方式。无所谓比较,如果自己对号入座的话,可能来自于“同伴压力”。
“同伴压力”才是降低某些人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不绝对,但是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内心一些不确定,己之拙见,供友友雅评指正!
离真实的自己最近的时候,能收获从容!
我们不论男女,年龄,职业,在马斯洛理论中,他是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那么前面提到的“同伴压力”的起源就是五个层次中的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说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同伴压力”是:“因为渴望被同伴接纳、认可、肯定,为了避免被排挤,于是选择违背自己的意愿所产生的心理压力。”
这里的同伴不止你所处群体中的成员, 例如同学、同事等,也包括与自己年龄、地位、所处环境相仿的人。
这样是不是导致某些人,下班后只是需要放松,拿出手机,本想随意翻开朋友圈匆匆浏览,礼貌点赞的,没想,各位同伴传递的幸福典范,让自己自惭形秽,慢慢地,未避免这种无所遁形的尴尬与焦虑,选择自动屏蔽朋友圈了。
那怎样应对或者减少这种人为可弱化情绪呢?换句话说,“如何从容?如何找到离真实自己最近”的方法呢?
首先,要知道自己优劣势,知道自己擅长或手足无措的事情,知道自己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在内心确认一件事:没有一个人,会在所有领域超越别人。
宋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里说的熟能生巧的卖油翁,《战国策·西周策》我国古代楚国大将养由基的百步穿杨,说的都是这些坚持到底的熟能生巧。
现在通讯,网络更新太快,我们主动或被动接受“优于我们自己的生活”的各类讯息太多,那就自己坦然面对,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坦然爱自己的人。
能够坦然地欣赏自己身上好的部分,也不避讳自身的不足;能关注、照顾自己的感受。直面那个真实的自己。
这让我们更少陷入自我否定的痛苦,更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也更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不轻易妥协,最终收获想要的生活。
试着将自己看做一个“他者”,好像对待一个亲密的朋友一样对待自己。
能客观地看见并肯定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也能够面对自己的过失和不足,接纳它们的存在,却不因此轻易否认自身价值,不逃避切实的问题。
最后,我新搜索了一段尼采的话,作为我从对待朋友圈关注与否,引发的“从容面对自己”话题的结束语。
不要紧,选择发不发朋友圈是自己的自由,选择看不看朋友圈也是自己的自由,不用大张旗鼓地表明态度,只需要从容面对真实的自己,也许开始会有点难,不要紧,试试,就会更加从容!
尼采在《疯狂的意义》中曾提到,他人的目光和评价,现实的道德枷锁,伦常绑架,都会让我们将真实的自我困束在牢笼里。
我们在苦痛中作乐欺瞒自己,在懒惰中随波逐流,寻找消亡的归属。只有当你敢于面对真实的那一刻,才开启了人生中所有的创造性,才能释放出那被遮掩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