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有一句名言:“产品不好运营补。”。
同样,在互联网圈里还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坏产品,只有烂运营。”
产品和运营的关系是什么?
运营是负责给产品背锅的。
产品火了,代表产品做得好;产品死了,说明运营不到位。
这就是运营。
在初入行时,上级曾对笔者这样解释运营的工作:“产品负责生孩子,我们运营就负责养孩子”。
没错,通常看来,运营都被视为是产品的推广与补充。当产品没有用户时,运营要攥着少得可怜的预算搞活动,拉用户;当产品任性迭代造成用户不满时,运营需要厚着脸皮赔笑脸,保留存。
然而,当新浪微博疲于应对微信带来的冲击时,依靠运营为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杜蕾斯凭借出色运营,赢得与杰士邦的争斗;海底捞依靠服务与运营,打开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市场······
而面对种种事例,我们可否设想出一个更加激进的观点——运营不再为产品服务,而直接为用户服务——让运营本身成为一种产品。
可能在不少人的眼中,运营都是在产品进入到成熟期之后才开展的工作。
然而,开发一个产品是需要成本的。如果产品在开发初期找错了痛点,选错了解决方案,那么再强大的运营也无法使它起死回生。
如何避免这种失误呢?单纯的用户调研往往意义不大,因为不仅用户的回答可能是敷衍,可能是假话,更有可能的是对于某些产品而言,用户自己说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这时候,就需要用运营来替代产品,用运营来传达产品的价值观。就以如是人才这款APP为例,和许多招聘软件一样,如是人才上线初期就陷入了B端与C端双重匮乏的困局。同时,招聘APP不同于资讯APP与社交APP,招聘毕竟属于一种低频工作。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使用移动端招聘软件的习惯。
那么,为何不让他们产生这种习惯?于是,如是人才的运营团队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移动端软件,当属微信。
那么,不如就利用微信构建自己的用户群体。于是,如是人才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作推荐群以及地区级HR群,将招聘求职的功能利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实现。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用户群体。并让这部分群体形成一种使用在移动端来进行求职招聘的习惯。而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需求透过运营得到了满足。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说运营是一种产品呢?
什么是产品?产品是指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它既包括有形的物品,同时也包括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乃至它们的组合。
既然用户能依靠运营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说运营也是一种产品?
实际上,目前这种“运营”类产品并不少见。例如各大微信公众号,不少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功能完全是依靠运营来实现的。而微信之前就开通“小程序”测试更会使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运营,并不是为产品背锅的。运营和产品,更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你可以认为它的正面是反面,也可以认为他的反面是正面,但你舍去这枚硬币的任何一面,它都无法继续流通。
让运营成为一种产品,不是让运营替代产品。反而言之,这种产品本身也是一种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