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朋友们会发现这几天的文序号都改了。那是因为我公众号的写这里的序号不一样,我又是个马大哈,自己都蒙了。公号发了文就不能改了,所以我只好把简书这的给改了,真的很喜欢简书能随时修改的功能。大家不用去记是第几个穴位了,记住穴位名称就行了。
这几天说的下廉上廉,都有足下廉足上廉,那么这个手三里呢也是一样,有个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之大穴,功能超强,不管男女都要多揉下,对胃好,胃好脸就好,为啥呀?以后再细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家不妨多揉足三里,胃寒的人也可以灸一下,胃热的就免了。
今天先说说手三里穴。
手三里穴在前臂的肘横纹下2寸的地方,曲池穴与阳溪穴的连线上。取穴时侧着手臂曲着手肘,在曲池下2寸处取。
1、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黄帝明堂经》、《太平圣惠方 明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下、《圣济总录》、《针灸集成》、《针灸大成》、《针灸聚英》)
2、《循经考穴编》上:在曲池下二寸。广注:屈肘取,若直取合三寸,按之肉起,锐肉这端是。
3、曲池下二寸。(《针灸十四经穴位考订》)
【穴名释义】
宋以前的文献都叫做“三里”,与足阳明胃经的“三里”同名,常常搞混了,所以在宋以后人们把这个穴位改名为“手三里”以与“足三里”相区别。
穴释:手与臂通,里,里程的意思,一里是一寸,这个穴位在肘髎下三寸,所以叫手三里。
【功能】:清泻阳明、疏风活络
【适应症】:主治局部病症。常用于肘臂痛或不遂,肩背痛;齿痛,颊肿;腰痛。
1、主齿痛,颊肿。(《外台秘要》卷三十九)
这个是辑自手阳明大肠经“是动”病。
“是动”病:是经脉病候的一类。出自《灵枢 经脉》。《难经 二十二难》云: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
2、治手臂不会,肘挛不伸,齿痛,颊颔肿,瘰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下)
3、手三里,肩背痛针此穴极穴。(《窦太师针经》)
4、主臂膊疼痛,冷风麻痹。(《循经考穴编》上)
5、肩背病症(《通玄指要赋》 《席弘赋》)
【临床应用】
1、四肢风痛:曲池、风市、外关、阳陵泉,三阴交,手三里。(《针灸大成》卷五)
2、中风半身瘫痪,疼痛麻木,不遂:针合谷(合谷穴点这里)、手三里、曲池、肩井、环跳、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绝骨、居髎。(《针灸集要 盘石金直刺秘传》)
3、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通玄指要赋》)
4、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席弘赋》)
5、中风后肌力减退:选患侧手三里、伏兔二穴,进针后分别向内外两侧斜刺,最后依阳明经方向斜刺,每个方向均以平补平泻手法,捻转提插 1 分钟。【广东医学,1997,18(8):553】
6、十指拘挛两手筋紧不开:手三里、曲池、尺泽(不记得点尺泽穴)、合谷、肩髃、阳池、中渚、少商(少商穴点这)。问曰:此证从何而得?答曰:皆因湿处睡卧,暑月夜行,风露相搏,或醉酒行房,行房之处露天而睡故也。(关于行房之后的禁忌,大家可以看看我写的说说男女哪啥之后的事儿)复刺后穴:肩髃、中渚、少商、手三里。(《针灸集成》第三十三方)
7、手三里穴长于经络病的治疗,因为它的针感强,胜于曲池,是治疗小儿麻痹、瘫痪或肌肉萎缩、知觉迟钝的首选穴。----《针灸集锦》
最后来句歌词:池前二寸三里逢。
(意思是说,曲池之前两寸就是手三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