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镇巴延河,从河源头到瓦坝村五十里路,三十里坡,村子里盛产松茸,红参。 七月,春日载阳;九月,禾麻淑麦。田间地头忽闪着忙碌的影子。日头斜照在雾气缭绕的林子里,斑驳的树影映在光滑细腻,纹理清晰的板岩上,勤劳的妇人们小心地踩着布松针的潮湿粘土,一双老练敏感的手只需轻轻扫过便可知道这小巧可爱的松茸藏在哪里了。
“天顶哪哩落雨仔呀,弹呀雷啰公伊呀,溪仔底哪哩无水仔呀, 鱼啰这个乱呀撞啰啊……”唱着歌谣,踩着鼓点,劳动变成了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这时,也差不多到了晌午时分,母亲们开始赶制入冬的衣物了。每家每户都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约四尺长;两头拿绳弦绷紧,便可用来弹棉絮了。“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漫天飞霜,洁白如玉”。
母亲们身姿轻盈,翩若惊鸿,家里若赶上大喜日子,便取红色和绿色两种颜色的棉絮,图个吉利,美满幸福。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每个妇人都喜欢做的事情了,用颜色各异,绕指温柔的缎面丝绸来制作最后的成衣,心灵手巧的她们将麒麟貔貅、空山竹语、月满西楼等图案纹绣在上面,这里的每一件衣服俨然成了一件件艺术珍品,每一位母亲也都成了值得尊敬的艺术家。
回到田间地垄,男人们正在闪着金色的麦地里收割小麦,大家喊着口号,手起刀落,一排排成熟的麦穗成片的倒下,娃子们跟在后面“右手秉遗穗”,你追我赶,最淳朴的憨笑,最无暇的脚印,最无忧无虑的日子。或许生活总是平凡质朴的,但是每一天巴延河的水都是新的;每一天的白云都是迷离变换的;每一天孩子都在长大;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七月在野,八月载绩,春酒始成。
马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