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各个阶段相互依存,后一阶段的发展任务依赖于前一阶段冲突的解决。在每个阶段发展中,都会面临发展危机,即一个积极的选择和潜在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有些人,很幸运的能够在每一阶段完成发展任务,并向下一阶段继续发展。有时候也会停留在某一阶段,无法往下一阶段迈进。冲突如果不能好好度过,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难题和挑战,同时个体解决每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早期阶段中问题的不良解决所造成的损失,往往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造成间接而深远的影响。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发展有其独特性,以下年龄部分仅供参考,需要参照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
第二阶段(1.5-3岁)
自主VS羞怯
第二阶段是针对于1.5-3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主性,需要面临的心理冲突是自主与羞怯。
大约在2、3岁之际,儿童开始产生和成人不合作的行为,显得特别执拗,样样事情都想要自己做这一时期被称为“第一反抗期”,也称作第一叛逆期。家长在这个阶段要避免包办代替和纵容放任。
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学会走路,并且能够通过语言和别人交流。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而儿童渴望自我控制的自主性常常与父母的要求相冲突。
此时如果允许儿童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儿童将会形成自信和自主感;反之,如果成人支配一切活动,那么儿童就会对自己应付环境的能力表示怀疑,并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羞怯感。
自主:
当孩子开始说:“不...”,"我要..."等,这都证明儿童开始认识自己并且表现出自主的发展,表现出自我控制的倾向和需要。他们不再接受父母的拥抱,想要自己走路,自己拿筷子勺子,迫切的希望父母能给他们控制自己的权利。
例子:在这个阶段可以允许孩子自己挑选衣服。
羞怯:
埃里克森发现,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如果在这个阶段,照养者事事都为孩子做好,他们可能会是低自尊,也会有羞愧的感受。
*小建议
在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无论是过多限制还是过度溺爱都是不适合的。面对孩子种种自我管理的需求,父母应当在限制和自由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尺度。
1. 要为孩子提供独立做事的机会,自己动手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
孩子对自己吃饭和穿衣服等都是有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家长们不要因为让孩子自己做事浪费时间,而事事不让他们去做。家长应该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如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独立洗刷、进餐、接待来访的小伙伴等等。这会使他们体验到完成活动带来的独立感和成就感。只有在反复动手,动脑做事的实践活动中,孩子的独立行为才会逐渐增强,做事与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才会随之提高。
2.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爱好与特长。
如果孩子在尝试管理支配自己的时候总变得非常羞怯、自卑、也自我贬值、自我孤立的倾向,以至于丧失了自主性。
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对自己行为支配的过程中学会管理自己,在经受挫折和困难的过程中磨砺自己,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父母不应是站在孩子面前为他遮风挡雨的人,而应当是站在孩子身后给他默默支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