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求学经历都是一部书。有的如山间小溪,清澈见底;有的如大河奔流,波澜壮阔;有的像风雨后的彩虹,有的人像暴风雨洗过的天空。我深信: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尽相同。今天,我就聊聊自己的经历。
《一》
九岁时,我已经上初一了。
倒不是因为我天资聪颖,伶俐过人。而是做教师的父亲盼女成凤心切,巴不得一觉醒来,我就是那个风华逼人,才高八斗的奇女子。又因那个年代没有幼儿园,我便很早就随父入了学。
可我却负父望,像迟迟不肯前行的蜗牛,混沌不开。整天沉溺于同龄儿童的游玩世界。爬树,沿墙头,捅马蜂窝,打四角……比男孩还淘气,别说神童,甚至不像书香门第的丫头。
父亲却没有半点失望,对我始终自信满满。那个年代,人们穿衣都是自己剪裁。妈妈有一台锁边机,方圆几里,女人们在家裁好衣服都送到我家来锁边。总会有人问起你闺女上几年级?父亲自豪地说,上初中了。便引来一句惊叹:“这闺女长大肯定有出息,父亲又是老师,这么小就上初中!”父亲便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眼里满是无限的期望。
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已经对学习力不从心了。因为除了语文能考九十多分以外,数学英语60分不敢苟同。语文成绩得益于父亲的熏陶与启迪。尚年幼的我也从不会考虑自己的出路究竟在哪里。直到有一天,一个在县城工作的本家姑姑跟父亲郑重地谈了我的教育问题,决定让我重新回到小学再打根基。
这个历史性的决定,转折了我的人生。
一个散漫自由的孩子忽然进了县城插班读书,年幼的心灵受到了多大的震撼!住惯了的土坯砖瓦房变成了并排的鸽子棚,胡同两旁还开满了姹紫嫣红的夜来香;水泥板的桌子成了能打开翻盖的单人小书桌;坐在三层楼高的教室里能听见热闹街道传来的汽车鸣笛声;放学后一起挎着篮子薅草的伙伴变成了身着漂亮蝴蝶结裙子的女生;学校甚至还开展体育美术音乐课。一切的一切那么的陌生与新鲜!看着同龄女孩油黑闪亮的马尾在阳光下闪出一圈迷人的光晕,听她们小巧的嘴巴迸发出好听的歌声,我都为之沉迷,感动加羡慕。仰望蓝天,鸽群悠长的哨音从空中划过,洁白的云朵也荡涤着我小小的心灵,心里竟是那样充满着温热的感动。生活,向我开启了一扇神奇的门窗!
从此,我决定沉下心来投入到学习当中,不再是那个顽皮的孩童,不再是那个追风的女孩。不为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生。我的自卑怯弱的孤立感只能用优异的成绩来平衡。
《二》
还记得小升初的作文是一幅漫画: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拉着一头小牛准备让它去干农活。身后的老婆婆死拽着牛尾巴,小牛也往后挣着身子,一幅不情不愿的模样。旁白语言:“牛还小,我说不能干活就是不能干活!”一幅教育漫画道出人生哲理:磨难,要从小开始。不能成长在溺爱的摇篮里。否则,一事无成。
那次,我作文成绩优秀。语文数学两张试卷共考了196分。以优异的成绩被县第七中学录取。
初中生活,向我展开了它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我必须提的一位老师是我的数学兼班主任张老师。多少年来,每当夜阑人静沉醉往事,尤其想起读书生活时,总会想起张老师。那年她24岁,一张鹅蛋形的脸蛋儿,烫着利索的短发,一个缀满亮片的发箍恰到好处地把头发归拢到一块。皮肤细细白白,紧致的单眼皮,右嘴角处有一颗黑痣。一笑起来,有两颗虎牙,两个深深圆圆的酒窝。她脾气快,说话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干脆。由于自卑心作祟,我学习特刻苦,写字又工整。文静又不多说话,成了张老师最喜爱的学生。还记得张老师在讲台上把我的数学作业本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一页一页地翻着,鲜红的对勾如一面面红色的小旗帜在蓝色墨水中灿灿的飘扬。每一次作业后都是一个大大的”好”字!在同学们羡慕惊呼中我找到了寻觅已久的平衡,那就是我成绩一定保持第一!虽然,未来很长很长,伸开双臂展望不到前方,但我仍有披荆斩棘的力量,朝着光明勇往直前地靠近。
张老师的鼓励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在我身边的女生都需要父母接送,她们都拥有巧克力荷包蛋花衬衣漂亮裙子时,孤独的我也离开亲戚家住校了。一日三餐在学校伙房解决。一毛钱一块的豆腐乳,2两饭票一个馒头。5毛一碗卤面条就是改善伙食了。凛冽的寒风吹过,大地白雪皑皑,离家40里外的我,妈妈纳的千层底黑色棉布鞋因为雪化湿透了。跑起来没什么,一坐在教室里学习,冰冷的泥水塌的脚又疼又麻。是张老师,用温暖的话语暖热我冰冻的心情,把我湿透的棉鞋带回家在炉子上烘烤。当我心里有了疙瘩,是张老师循循善诱鼓励我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在张老师眼里,看不到对农村孩子的任何歧视,只有温暖。虽然当时张老师没有孩子,她却像妈妈一样疼爱我。在一个离家很远的孩子眼里,是让我多么的依恋!张老师原来在县文化馆居住。到后来,想去看看亲爱的张老师,却被告知工作单位换了,不知道搬到哪里了。我想不久的一天,我会循着已改校名的七中,一花一草,长廊小亭,教室操场……重新拾回少年的梦,寻觅和张老师共同生活的地方,给老师献上馨香一瓣,圆我心中的梦!
虽然比起同龄的县城儿童,我的生活是贫乏自卑的。但是,我又是富裕幸运的,是父母给了我他们力所能及的。因为,我在老家上学,有当教师的父亲我的学费可以全免。但,父母还是毅然决然地把我送到了县城。幸运的是在学校,我遇到了可敬的张老师。当我身心疲惫时,张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有了足够强大的内心,有了飞翔的勇气与动力!
《三》
花样年华自有花样的苦恼与快乐。
云卷云舒,花开花谢。三年中学时代结束了。蜀葵花开的季节,张老师也因工作调离了。我也离开了母校内黄七中。我求学生活最充实最丰盈的时候已经定格了,定格在和张老师相处的日子。每每忆起,内心深处总有深深的眷恋,眼角总有淡淡的湿润,还有对张老师发自内心的敬畏与崇敬……
不久,我们面临等待通知书的时刻。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正为一个西红柿和弟弟争执,一大筐的西红柿弟弟偏要吃我的那一个。我却要用事实告诉他,不是每个人都会让着你的。弟弟开始撇嘴大哭……门口忽然有人喊:“有信件。”旋即跑过去,是我的师范通知书,并且三天后带被褥,书费去报到。心里忽然有了许多的不舍,把西红柿递给一旁哭泣的弟弟,一边默默地想心事。
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年学费650元。可对于全家有七口人的负担,月工资仅70元的父亲来说是一笔莫大的支出。秋忙在即,月夜下,父母一时凑不够钱,商量起卖家中毛驴的事儿。我心里忽然一种负罪感,恨自己不能为家里分担一些什么。
好在亲戚帮忙,凑足了上学的费用。带上妈妈新缝的铺盖,踏上了又一个求学路——滑县师范。
当时的师范,的确培养了多面体的人才。文化课不用说,吹拉弹唱,音体美书法课一应俱全。图书馆,琴房,运动场设施完善。一批优秀的学生在师范经过三年扎扎实实的学习,完成了自身的蜕变。事过境迁,当年的少男少女们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天。如今,虽是而立之年,想起当年的学习生活仍是心潮澎湃,激情依然。
进入师范,学习气氛与中学大略相同。考入师范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学生。不同的是,初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各副科都成了主课。每个同学的特长都得到了发挥。书法大赛,绘画比赛,棋艺大比拼……各种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喜欢读书仍然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在我进滑师不久,一张征文得奖证书就发到了班级,引得众同学仰慕崇拜。那是一个多么纯洁的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大家过得充盈而厚实。教室里,永远都有伏案读书的同学。运动场上,永远都有活力四射的男孩挥汗如雨跃动的身影!我们如投入海洋的游鱼,尽情汲取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芬芳。多少个早晨,伴着晨曦,广播体操悠扬响起,靓丽的身影就是一条独特的风景线。多少个晚饭后,三三两两的伙伴散步,讨论一天的收获成败,生活趣事。多少个夜晚,大家秉烛夜读,共同探讨,一起进步……
每每忆起这些生活,都会眼角润湿!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有了你们,我才能在求学路上一路平安走来。有了你们,我的人生才一路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