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341———考诸古训
(2020年1月16日)
“考诸古训”,说白了就是考证古圣先贤们的教导。学阳明心学,为什么去考证古圣先贤的教导呢?
第一,寻求方法。古圣先贤们的教导,无一不是教人去人欲存天理的方子。即然是古圣先贤,就一定是充满正能量,教人积极向上的“灵丹妙药”,“吃”之必然强身健体,营养大大的。如果真正的立下了圣贤之志,当拿到圣贤之书时,就必然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大口大口地“喝”下去,即使感觉到“噎”着也在所不辞。
正如阳明先生所说:“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我反正有这种感觉。圣贤们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极深的涵义,有很多成圣成贤的智慧和方法,都对我们成长有很大的促进,读之必提升人生素养。
第二,戒口耳之弊。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人学习方法不一样,从中吸取的营养也不一样。有的人,学了一句话,就坚定不移地按这句话立身行事,结果很有效果,走在了成圣成贤的路上;有的人,只是如海绵一样,大量地吸收先贤们的营养,但是不消化,只停留在学了就是学了,只满足于“口耳之福”,至于如果运用,就难说了。
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学习了不少古圣先贤们的学说,但是真正运用到现实中,就很难了,往往就做不到。昨天,因为孩子学习方面的一件事情,我认为作为教师的妻子还不手到擒来,举手之劳之事。妻子让我去落实,对于我来说,还需要看说明,再上网查询,很麻烦。我周边又没有共同落实这件事情的人,妻子的同事应有懂这方面的,一问还不就很简单解决了。时间紧,要求当天下午报。针对这种情况,我是弄了好长时间,也不得其法。于是,给妻子打电话就有点着急,情绪上来了。
人一上来情绪,态度必然不好;态度不好,说话就难听;说话难听,就说明休养不好;休养不好,说明学习圣贤学说不到位;学习不到位,说明实践不好;光学习不践行,还不是阳明先生所说的“以资口耳之弊”吗?
这种“以资口耳之弊”的毛病,如果不戒除的话,只是书呆子而已,只起到了“书柜”的作用,对于自己成长,对于成圣成贤,用处不大,学再多也没有用。
第三,践行印证。阳明先生推崇“知行合一”的理念。这种理念,对于人的成圣成贤有很大的好处。任何学问再好,如果不能运用于实践中去,也好不到那里去。阳明先生让我们“考诸古训”,就是让我们在实践中践行圣贤们的立身处事方法吧。
“考”字本身就是印证的意思。要印证,不能光从书本上印证,就必然要在实践中印证。从我们的亲身经历中来验证先贤们的言论。这个印证的过程,也是我们实践圣贤言论的过程,同时,更是我们走在成圣成贤的路上的过程。
学以致用,是学习圣贤智慧和方法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只有真立志的人,才能真心地在实践中去考证。就拿我来说吧,每次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开读圣贤类似经历的书,从中找出排解心中“块垒”的办法,以便指导自己的行动。往往一句话,都能让自己找到克服困难的动力,真的有一种“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之感。犹如在黑暗中找到了透亮的窗口一样,增强了自强不息的内生力,推着自己不断奋力向前。这点小小的行为,也是“考诸古训”的结果吧。
兖州,陈涛,2020.1.1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