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70后教师,在过去将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虽然自己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及一些信息化的手段,比如说多媒体设备、PPT等,尝试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上课体验,但不得不说,自己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经过这两个月的学习,不论是微信小程序、思维导图、或是PPT的应用教学、PBL的设计理念,都大大开阔了我的思路和眼界,让我对教学课堂的设计中有了更多的想法和灵感,相信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应用这些信息化工具,让学生们从小就具有信息化的意识,提升学生们信息素养,成长为具有信息化素养,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学习的学生,同时,也能提升我自身的信息素养。
自己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对老师们讲述的知识接受度还不是特别高,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但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一遍听不懂我就听两遍,两遍听不懂我就听三遍,还积极地记笔记,实在不能理解的地方,就请教自己读研的女儿,令我开心和欣慰的是,经过老师们的细心讲解加上自己的努力,慢慢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
还记得听了信息素养提升第四讲: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课程后,我以王思思老师的思维导图为模板,认认真真的手绘了我自己学科的思维导图,因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这类的APP,不会使用,所以只能采用模仿手绘的方式完成作业。可是万万没想到,我的打卡被选为优秀打卡,我激动的不知道怎么表达我自己的心情。其实我知道,我的思维导图并不完美,也不是很突出。这是互加计划的平台对我学习态度的肯定与鼓励,及对我下一步成长的期望,希望我不服老,跟年轻的教师一样在信息素养提升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在接下来信息素养提升第五讲:朱思思老师的《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课程中,我对思维导图的使用的了解更加深入,跟随老师细心的讲解, 我自己第一次利用xmind软件绘制出了思维导图,当时真的对自己的成长由衷感到自豪和兴奋,回想当时,自己拿到“春”这个关键词时,确实是利用了这个工具发散了思维,绘制出了关于“春”关键词的一张脑图。
在接受关于思维导图工具的培训后,我了解到思维导图是一个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工具,可以提供一个正确且快速的学习方法,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应用。除了可以帮助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发散自己的思维,它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令人惊喜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们认知及发散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更为高效,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从中央主干向四周放射关联的分支,并用关键词或图形对分支进行标识,再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的工具。这一思维工具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是符合人类大脑思维方式的,是一种使大脑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思维导图的核心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你的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
在初步掌握关于思维导图工具,并且意识到这项工具有助于教学后,我迫不及待的想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尝试。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开学第一周的第一课,我就设计了关于思维导图的作业。我让学生以《法律》为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在简单介绍给学生们思维导图是什么样的工具后,我先给他们展示了好多小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让他们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为了让学生们发散思维,我布置给他们一个关键词后,让他们制作他们自己的思维导图。下面是课堂上,我的学生们通过我的讲述制作的一些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培养发散思维的一种工具,应该逐渐养成学生们利用这种工具发散思维的习惯。学生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如果过分的要求学生反而会起反作用。要学会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除了归纳类作业,个人觉得其它的,比如:预习、记笔记等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表达,会更有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培养。
在这样一个科技水平日益发展的社会,作为一名老师,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将新鲜的知识第一时间教授给学生,不被时代所淘汰。这期课程的结束并不是结束,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我来说,下一个大作业就是如何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活中,利用好这些新的工具,随着科技发展,如何接触到并掌握更优秀的工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及素养。路且远且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