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落下帷幕,分数出来后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直琢磨着写一篇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文,无奈工作繁忙,琐事繁多拖到今天。看了看各地高考志愿填报的截止日期,发现好多省份第一批已经填报完毕,好在并没有完全过了考生志愿填报的时期,所以,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意义,希望您可以阅读后转发告诉更多的考生父母和考生,转达我的肺腑之言。
尽管每个考生分数各异,志趣不同,背景有差,但我认为有一点报考的共性:一定要选大城市,一定要去最前沿的城市,一定要往北上广深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靠。
1
先说说我自己,我高考的年份2008年,我高中所在的绵阳中学位于汶川大地震灾区,由于突如起来的地震,当时的整个四川被划分为了延考区和非延考区。事实证明,延考区卷难度大于非延考区,而我总体上属于考难题排名会降,考简单的题排名会靠前的人,所以我那年就悲剧了,最后成绩出来我都不忍直视自己的排名,大概比平时滑了40名左右(我们年级当时文科生大概排前100能稳上一本,有时候120之内也可以),我看我自己约摸70名上下,在一分都精贵得要命的高考,这种“发挥失常”简直就把自己推向深渊……
2
所以我当时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首先是一本和二本的尴尬----上一本也可以,但没法选择所谓的“好专业”,上二本也许马马虎虎可以去个好点的学校好点的专业,但我觉得不甘心和太委屈。
其次,还有学校类别的尴尬,看得上的文科类学校收分较高,去理工科类学校读文科又太别扭。也想过复读吧,可是对未来的不安和恐惧,以及看到别人都从高考解脱了(我真感谢当年没有复读,应试教育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从内心还是不想复读的。就这样纠结死了。
最后我实在无奈,想想班主任老师平时总是吹捧北京上海的学校有多好多好,再加上当时在我们那个地方有个叫做北京邮电大学(理工科类院校)的学校还有点名气,作为文科生感觉分数也勉强够,填报的专业看名字也不厌恶,所以就稀里糊涂地报考了。然后,我就想没有录取就复读,录取了就去吧,好歹也是北京的211高,让上天来安排吧。
3
然后我被录取了,时至今日我真感谢自己当年听从了班主任一贯的“吹嘘”和当时心烦意乱里做的“瞎决定”。尽管我去北邮的时候它已经没有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风光,尽管踏进整个校园都感觉被一种通信衰落我们也跟着没落的情绪影响,尽管作为一个文科生我被挤在理工科天书文化里喘不过气,但从8年后的今天来看,当年的决定并不该后悔,反而是要庆幸,最大的庆幸就是选择了北京。
虽然我读完研后最终也逃离了北京,但北京的宽容和开放,尤其是互联网文化下对人思想和理念的塑造重新成就了一个新的我。
4
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教育资源丰富,即使你是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你可以就近选择高校去旁听大课讲座,弥补你就读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也可以尝试去听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程,只要你混得进课堂。
当时在北邮就有一些“爱学习”的男生去旁边的师大奶奶学堂和中财姐姐教室旁听和自习。另外还有一些学校间可以互修学分,北京21所学院路高校就有一个校际公共选修课的机制。还有些学校有开放双学位的机会,北京大学有经济学双学位开放给北京其他高校,实现你的“北大梦”,还能拿个经济学学位。
我说那么多都是想说:虽然你只读一所学校,其实你间接享受了N个学校的资源。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在MOOC、名校公开课等网站上也能听到名校的课程,但比起线下课堂更直接的互动和现场的氛围,能够选择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城市最为好。
5
除了教育资源,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拥有众多全球、全国一流的企业,哪怕你是二线城市里顶尖的高校,有时候也远水救不了近火。我之前在一家公司实习,简历筛来了一个同济大学来的实习生,如果不是因为急缺人恐怕她留下的概率很小,后来虽然她在我们那里实习了一段时间,但也就一个月左右因为住宿和毕业的问题被迫中止了。失去名企的实习机会对于多数应届生来讲十分遗憾。
至于一些前沿的展览、讲座、交流会等,小城市就更缺乏了。知乎上有个名帖: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有个答案:因为我是gay,小地方根本活不下去。这虽然是句让我笑喷了的话(如有冒犯请谅解),但反映出大城市有五彩缤纷的生活体验,有更多机会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在周末,在晚上,一期开阔思维的分享会,一群奔跑在奥体公园的身影,一场高格调的华丽盛宴,一次说走就走的社群远足,都让你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你的思维更加开阔。
6
想想当年那些比我分数还高很多或者差不多,但选择内陆城市就读的同学,我们后来的生活轨迹确实有了很多不同。我没有比他们过得有多么好,但是当我想起自己这样一个来自西南边陲四五线小城镇内向的屌丝丫头,曾经去过人民大会堂听报告,在百度公司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实习过,参加过大阅兵走方阵过天安门城楼,去奥体公园拍汉服,在人民大学英语角秀口语,就感到过去的子还有不少精神的快乐存在。
我的同学里有一些跟我一样因为爱情、因为承受不了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或者因为思乡等原因选择去往二三线城市的,也有逃离了北上广深,又选择回到北上广深的,不论大家最终是怎样的选择,我都始终认为,年轻的时候曾去往资源集中的大城市(首选北京上海,能去发达国家更好)体验体验都不会让你后悔。那里有更多的可能性在等待你。
7
A: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B:爱过,活过。
分享是支持,打赏是鼓励
心态80后,长相90后,更想做00后。
斜杠青年养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