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有一种茶,最值得骄傲的是他的气味,最让人接受不了的也是他的气味。从焙火中走来,带着高深莫测和岩骨花香,衣袖一挥,就是整个闽北。
熏烟留香,揉捻成霜
焙火气燥,存而醇和
武夷岩茶,喜欢的人爱得深沉,厌恶的则拒之千里之外。很可惜,武夷岩茶的好,我欣赏不了。他的岩韵很有感染力,尝了一口就让我觉得,我不配。若要从这十大名茶里寻一位王者出来,我倒觉得非这武夷岩茶莫属。
武夷岩茶,茶条壮结、匀整,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泡汤后叶底“绿叶镶红边”,呈三分红七分绿。他的冲泡,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掾,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一般,武夷岩茶最值得品味的是他的第二泡。除去灰尘,淡化咄咄逼人的气味,武夷岩茶的最真实的气味才慢慢显露出来。茶的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细细品来,这个中滋味,足够回味。
品茶,除了滋味和香气,喝的还是历史感,或者说是故事感。关于大红袍,有三个传说,简单而有趣:
一曰,大红袍茶树受过皇封,御赐其名,故当地县丞于每年春季(到来)亲临九龙窠茶崖,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然后顶礼膜拜,众人高喊:“茶发芽”待红袍揭下后,茶树果然发芽,红艳如染。
二曰:相传清朝时候,有一文人赴京赶考,行到九龙窠天心永乐禅寺,突发腹胀,腹痛不已,后经天心寺僧赠送大红袍茶,饮后,顿觉病体痊愈,得以按时赶考,高中状元。为感念此茶治病救命之恩,今科状元亲临茶崖,焚香礼拜,并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大红袍遂得此名。
三曰:大红袍因春芽萌发的嫩芽呈紫红色,远远望去 ,茶树红艳,因而得其名,故历史上亦有“奇丹”之称。
熏烟留香,揉捻成霜,焙火气燥,存而醇和。武夷岩茶的外形和内质着实迷人,自然,他的加工工艺也有特殊之处。在茶普遍的工序中,除了炭薪加温,就是焙火较为特殊。经过焙火的茶叶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茶叶的品质,还可以长时间的存放。不过,传统的岩茶火功高,焙好后立即饮的话,火气未除会有燥感,所以一般要存放一段时间后再饮,这样滋味会还更醇和。
生于岩缝,带着山石雨露的精华,在火中炼就了百般滋味,有绿茶的清香,有红茶的甘醇,更是乌龙茶中的极品。你,身着墨色华衣,红边和着金丝线,高贵是你,朴实也是你。开水高冲入茶,一位帝王如画,几代纵横故事皆可娓娓道来。
当我拿起岩茶,是岁月未曾在我心中留下什么,是我不懂,也是我不配。“气味清和兼骨鲠”,茶皇之帝——乾隆,是他懂岩韵,也是岩韵配他。
文 | 徐美辰
图 | 来源网络
编辑 | 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