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抽空在看《人生七年》。人生七年我早些时候说过,是一部用过BBC的纪录片,迈克尔·艾普特历时56年,拍摄来来自不同背景和不同阶层的十四位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是7岁。
每隔七年,迈克尔就会重新聚集当年的这些孩子们,采访他们有关学习和梦想、婚姻和家庭、事业和政治,幸福和两性等有关于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些他们正在经历或即将面临的困惑等等。
他们将是英格兰的缩影和未来,虽然影片中的孩子坦诚自己没有代表性,因为是被随机选中的,但是这也能让我们隔着屏幕、隔着年代看到很多东西。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几段人生的经历和畅想我们未来的样子。
这部影片也早就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预期的意义。
我今天的要讲的故事主角是这十四位孩子中的其中一位。他是个男孩,长得不起眼,也没有在显赫的家室,也没有很著名的双亲,就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学校的,一位开始换牙的小男生。
放在人群中,你根本不会注意到他。如果他吸引你眼球的可能就只有一点,就是他的吵闹。一个顽皮的小男生,没有传统的英国男人的审视态度,他就是他,千万人中的一个,并不典型,也不突出,但却是独一无二。
最开始吸引我的除了他的灵活和随性。还有一点就是他和别人不同,最终要的是一个7岁的男孩子他有女朋友,而其他的孩子没有。虽然小孩子的男女朋友在英国的1964年的英国,已经是很开放的,家长和学校都会认可,觉得很正常。但是,这么大点的孩子,要说真有公开的男女朋友还是少数的。
他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名字叫托尼,住在伦敦东去,正在上一所古老的学校。这里的孩子,绝大部分长大后都会去综合学校,与私立学校和中上层阶级无缘。命运就是这样安排的,看你接不接受了。
故事中的托尼是和他女朋友米歇尔一起出现在镜头下的。他们在争论什么。走进,细细倾听,原来两个7岁的孩子在镜头前面,端端正正地讨论“礼拜六早上到底有没有去一起去看电影”?托尼说,他们两个会一起玩,但是不常在一起,米歇尔说的看电影,那天早上不是和他一起的。
7岁,14岁,21岁,仿佛时间的镜头可以推移般地,让隔着屏幕的我看到了20年后的自己,原来他们7岁的时候就已经在经历了。过早的早恋,我还不能确定是好的还是坏的,但我想肯定是赚来的,迷茫地比别人早,经历地比别人早,从另一个方面来解读,就是更能看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除了这个印象深刻的访谈,几乎每一期的节目开头和结尾,都会有托尼那句经典的自我原创的歌词:“我要成为骑师,我要成为骑师……”自带背景音乐的托尼,于是就开始随着音乐的律动,学着骑马的样子,前后摇动。
托尼是唯一一个平民阶层的孩子,对自己的梦想,可以说是喜欢的事情,如此笃定的孩子。让人惊讶和赞叹之余,其他的孩子也跟托尼一样对制度、对贫穷、对理想有很客观的自我认识。这三位就是富人阶层的查尔斯、安德鲁和约翰,还有一位是女生苏西。
这段采访过后,就是14岁时的青葱岁月了。当时,我一看到这几张脸很是震撼。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有序的影片,人物如此真实,场景也是没有刻意布置,闪光灯下没有剧本和台词,有的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成长的足迹。
一晃,七年已过,孩子们都长大了,明显都成熟了,展翅的羽翼不知不觉已渐丰满。托尼身后草地的背景,绿意盎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阳光,像极了清晨鸣翠的鸟儿,伴着朝阳冉冉升起。
问他现在在做什么的时候。他已经在从事自己7岁时就梦寐以求的行业。一名英姿飒爽的骑师,但是离骑师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他现在不过这是来这里帮忙,做一个小学徒,拜师学艺。当导演问他,打算做什么?他说毕业后就来这里工作,父母很支持他,觉得儿子做这份工作也很有面子。也就是说他不再继续升学了,在学业上他是中断了。他要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骑师。但是如果自己不行,他也很坦然,会主动放弃这份工作。
由于时间关系,一部片子剪辑后,大概一到两小时左右,所以按比例分配,托尼的部分并不多,能收集到的信息也很有限。
又是一个7年,恍然岁月如流沙般,在指缝间流逝。不管是盆中的花朵,还是田园里的野草,都已茁壮成长,在时间的催促下。
托尼的背景还是一如既往的阳光,永远是在户外,永远是在律动的世界。他得意地拿出一张照片,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赛马比赛时候的留念。当别人还在寻寻觅觅,还在为不确定的因素徘徊的时候,他已经实在自己孩童时期的梦想。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骑师,与众多出类拔萃的选手,并驾齐驱。
他永远地都笑着的,没有任何不自然,这就是他,从未变过。镜头转换到托尼7岁的时候,问他对富人有什么看法的时候,他露着被糖蛀掉的门牙,说着说着挥起了拳头。他说,看不惯就打。如此率真,解放天性的孩子委实不多见。不管你尊崇的是“性本恶”或者“性本善”,但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粗鲁”这一说,所以以后也妄加标签。
记着很直接地问托尼,会不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如其他的几个孩子,毕竟自己学历没有他们高。托尼的一番话说服了我,他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和生活准则,在这个地盘里,他是万物的主宰,也不允许别人来插足,动摇他的地位。
他说,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在哪里,甚至可能比他们来得要好。他明明确确地告诉大屏幕前的所有声称自己为教育家的人们,“世界上没有教育,只有斗争”。他用自己看到的真实情况,诠释着自己独有的理论。父母在人前只会说:“我家的孩子学习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只要这一句话就够了,就如此诋毁现实中所有对教育憧憬的活在象牙塔里的孩子或者成人们。
放眼望去,不就是我们正在经历,或者正在迷茫的吗?但是托尼很确定,他的就是对的。
结尾采访时,托尼说他不当骑师了,参加了三场比赛,但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他不干了。现在,他要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他要给所有小看他的人看看,他会开摩托车、会开车,他会当一名司机的。有空的时候,他会拿着地图,大街小巷地在伦敦东区转悠,因为出租车司机必须熟悉每一个地方,把乘客顺利地送达目的地。
当问他有什么梦想的时候,他说要是有一个儿子,我的梦想就实现了。但不知道,我能不能看到我儿子出世?
其他人,要不是说想成为律师,以后会从政,或者去做慈善等等。这句话从托尼口中出来,我还是挺惊讶的。但是仔细想想,却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只有托尼才是真真明白生活的那个人,他的人生必定在合理中充满传奇。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托尼已经28岁了。此时的他,正怀抱妻子,满眼温情地看着她。妻子怀孕了,肚子里是他们两人爱情的结晶。妻子说,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爱上他的,但是他与众不同。那句话我印象深刻,写做了如实阐述:“我喜欢他的唯一性格就是,为了谁他都不会改变自己。”
我欣赏这样的托尼,更爱戴能如此懂得托尼的,他的妻子。他那么爱她,每回妻子对记着讲话的时候,托尼都会下意识地转头,深情地望着她,把她看到眼里去。看得出来他们很幸福,脸上的笑容是满含情义的。如此温馨和谐的画面,我怕我终身都不会忘记。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男人如此爱一个女人,哪个女人在自己老公的怀里,如此坦然过。
提到“深情”,我定会想到这幅定个在28岁时的画面。
托尼一路走来,每一个阶段,每一个7年,他都在翻新的人生,拥抱属于自己的梦想和温暖。即使岁月在他脸上刻上了些许印记,他脸上的笑容依旧阳光,自带的背不管是动还是静,都如此与之和谐无二。
有人说,人生是场,没有定数的历劫,就如同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拿出来的是什么味道?但是,在托尼的人生中,我看到了一步一个脚印,生活也可以预设,虽然过程艰苦,但是只要盯着那个翻山越岭的目标,我们终会梦想成真。
在下一个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