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就对唐诗宋词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那时少不经事,却也豪情万丈,喜欢天门中断楚江开之类诗句,想象中的李白衣袂飘飘,玉树临风,面对滚滚长江水抒发着豪情。
后来读到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开始对婉约词有了偏爱,李清照的《声声慢》对我影响尤深——“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此以后,我开始关注晏殊,晏几道,秦观,读着那些“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自己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也开始涂鸦,那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啊,整个学生时代,没有几篇习作是昂扬向上的,几乎都是“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类。
出于对宋词的偏爱,我也开始喜欢旗袍,玉镯,发簪,琉璃,这些具有古典美的东西,开始向往大理的古老城墙,周庄的小桥流水,江南的杏花春雨。想象着前世的自己定是位美丽的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着一袭白裙,撑一把油纸伞,行走于平平仄仄的江南,赏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读多了飞红万点愁如海,自己也开始有了生活的磨练,我不再局限于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渐渐懂了陆游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无奈;领略了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的豪迈;体会到东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情深意重,明白了姜夔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无穷感慨¨¨¨现在的我,更喜欢平实的文风,感觉能将平常之物信手拈来,如不着力而成,乃至高境界,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每每读之,真的是无处话凄凉!
宋词,似一妙龄女子,如梦如烟,千娇百媚,韵味悠长;宋词,似一位朋友,伴我一路走来,陪我或喜或忧,见证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