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势力范围席卷了全球,从早期的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饭可以一天不吃,网却是必须每天都上。虽然每天只有24小时,还是有很多人的太多注意力在寻求安放之所。这市场需求巨大,很快就涌现出了大批的内容作者。今年在笑来老师的影响下,我也终于意识到这重要性并加入其中。
刚开始我所有的平台都直接是用微信登录的,微信的昵称、头像从最开始使用微信就一直没换过。那昵称是个网名“小太阳”,头像是个得过摄影奖的小女孩。这张小女孩的照片还是几年前一个大学老师发给我的,他说,这小女孩跟我有神似之处。我也觉得挺好,于是沿用了下来。
今年开始一直专心阅读笑来老师的专栏文章和文章下方的留言。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绝大部分留言战友的名字和头像使用方式和我一样,网名+非本人照片。不过还有一部分战友却是,本人姓名+本人照片。
同样出现在留言区,读者对这两种方式的记忆深度其实是不同的。
比如连续三天都看到一个人的留言,且那留言质量很高的话,那使用本人姓名+本人照片将会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原因很简单,本人姓名+本人照片给人带来的心理距离感更近,让人觉得对方的真实度更高。专栏中爆发了好几个社群,这些社群的组织者无一例外使用的都是这种方式!
后来我加入了新生大学,这里的第一条要求就是必须通过实名验证。进来后我看了看帖子区,印象有两个:灌水帖很少很干净,大部分的帖子都跟学习有关,很向上。我心想,来对了。
组织的分子是人,人员一多,沟通的成本就会上升,所以无明确目的的群聊是无意义的。假若群聊又不实名,更是一种信息灾难,会吞噬大量的时间。
有天笑来老师在一场分享中总结到:实名+强关系=和谐社会,我才感觉明白了些什么。
博客、微博好比一个公共场所,谁都可以来去自由,披着个小马甲就能跑到别人的地方开骂,骂完拍拍屁股走人,反正你又不知道我是谁。
微信不同,你必须得到我的允许之后才能看到我的动态,而我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知道你是谁,所以微信的社交氛围情况就比博客+微博好很多。
如果更进一步使用实名(本人姓名+本人照片)呢?
实名会给人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心理压力,因为意味着这社交距离要被拉近,这种变化需要适应。
这个原则其实对人群进行了一次筛选,愿意加入的人价值观更趋同。在这种基础上,社区氛围当然会更好。
那愿意接受实名的动机是否存在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内向的,只是不同程度而已。然而这个世界却是由外向人主导的。这说明了什么呢?
1. 外向的人更有优势。
2. 这优势来自于绝大多数内向人的肯定。也就是说,其实那绝大多数的内向人是羡慕,甚至渴望成为外向人的。
但是内向的人通常并不善于展现自己,或者说比较被动。
想起一个有意思的段子。
在硅谷,中国工程师很勤奋实际工作成绩也很好,然而在自我评价时,如他做了10分,只会说自己做了8分。美国工程师呢,如做了8分会说做到了10分,印度工程师则会说做到了12分!所以在硅谷,职位更高的通常是美国人和印度人。
那要怎么办呢?我认为内向的人需要外力去推动,而实名是第一步。
在一个学习社群里,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学历,工作,生活等背景都存在差异,甚至差异巨大。实名将带来如下好处:
1. 成员进入社群的最开始,有彼此熟悉的需要,希望对有共同目标的战友了解更多并产生连接。实名能增加这种连接感。
2. 会推动内向/害羞的成员通过实名迈出和他人连接的第一步,会帮助到他们。
3. 名字+头像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能让自己被他人更好的识别,更容易帮助成员积累自己的影响力。
4. 实名下,成员间言语会更谨慎克制,社群氛围更好。
5. 对内容作者来说,实名对自我影响力的积累效果同上。
如果将来我有机会做一个自己的社群,实名将是我会遵循的第一条原则。
想明白后,我就开始了自己网络上的实名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