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之盟”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生了五子二女,老大赵光济,早亡。赵匡胤行二,赵匡乂行三。老四赵光美,赵光义当了皇帝后,将光美改名为廷美。老小赵光赞,幼亡。赵匡胤比赵匡乂大12岁。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柴氏周朝做了皇帝,赵匡胤时年34岁。有人报告杜太后说:点检(赵匡胤后周之官职)做天子了。太后说“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意思是,老娘早就知道儿子要干大事,今天终于干成了。所以说,“黄袍加身”是密谋已久的行动,并不是事到临头不得已而为之。有些事,瞒得过外人,瞒不过自家人。史书之所以有“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这一段话,想要说明的是:杜太后是个很精明的老太太,说话办事都很靠谱。
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杜太后生病了。“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病情危重,喊赵普来皇宫听受遗命。这个赵普,就是后来被传说讲出了“半部论语治天下”名句的那个赵普。
《宋史》: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大意是:杜太后在病床上问赵匡胤,你知道你是怎么得到天下的吗?赵匡胤哭哭啼啼的答不上来。杜太后坚持问,赵匡胤只好说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话:我之所以当了皇上,是因为祖上和爸爸以及妈妈您老人家积了大德。杜太后说,不对,你能当皇帝,是因为周世宗让自己幼小的孩子继承了皇位,如果周朝有成年皇帝当政,你怎么能够当上皇帝,你要吸取教训啊,等你去世以后一定要传位给你的弟弟。(其实杜太后这话经不起推敲,合着人家柴氏孤儿寡母,人家暂时弱小,你去谋夺人家的江山就是应该的了,这样子很像一个拿着烟杆的地主婆,很符合强盗逻辑)。赵匡胤连忙磕头哭着说:坚决执行,保证做到。杜太后不放心,回过头来对赵普说:你来做个见证,帮着记住我的话,不可违命。然后还是放心不下,又命赵普在病床前写了份“约誓书”,让赵普在书后签名画押,锁在金盒子里,挑选稳当的宫人保管着。这就是“金匮之盟”。前面既然已经证明了杜太后是个精明靠谱的老太太,那这个“金匮之盟”当然也是很靠谱,属于很确有其事的了。
本来,“金匮之盟”究竟真不真,有没有(事后必须有),靠不靠谱,应该只有赵匡胤嫡系在意,其他人未必在意,皇家的事其他人也没办法去在意。后来,还是(也只能是)赵光义将“金匮之盟”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