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写这个话题,是因为有三件事突然在脑子里关联在一起,一个是我以前当老师时做班主任,期间经历的一次管理上的转变,一个是有一天老婆和我说起孩子将来上小学,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功课,还有一个就是一朋友的公司,前些日子让全体员工学习某某企业文化,实际上,公司领导的所作所为,与学习对象背道而驰。
这三件事,涉及不同的场景,学校、家庭和企业,但都涉及到一个共性问题,管理模式的选择,监工式管理or人性化管理?
01
当老师的最初几年,学生或班上遇到问题,采取的应对模式,就是事先的严格约束(严格而又繁杂的班规),加事后的批评教育,我给自己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在后面拿着鞭子,抽着他们往前走,对应本文所说的监工式管理。这种模式之下,自己累。
穷则思变,后来换了一种方式,充分利用学生形成的小团体倾向和同伴压力,团体内部互帮互助,不同的团体之间互相监督,形成一套机制,很多问题得以轻松化解(班规少到不足十条),个人也得以从这些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有时间和精力,着手一些用于提升他们的事务。
这个时候,我给自己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走在队伍前面,扛着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大家登山的领队,对应本文所说的人性化管理。这种模式之下,自己轻松,也满足了更多学生的需求。
02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虽然还没有进入正式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但对于他将来的学习管理,已经心中有数。
有的家长,在孩子放学回家之后,眼睛就开始盯着孩子的学习和作业,催促着写作业也好,辅导检查孩子的功课也罢,都很积极主动,典型的监工形象。
有的家长,会和孩子讨论放学回家之后的时间安排与计划,交换一些个人想法与意见,父母给予积极的倾听和关注,对学习并不进行过多的介入与干涉,父母与孩子一样,也要开始自己的学习,这是榜样,这是影响,这是人性化。
03
那个朋友所在的公司口头上说要学习某某企业文化,人性化管理,实际上,天天拿考核指标向员工施压,不达标就训斥,总觉得是员工偷懒,对不起公司发的薪水,搞得还是监工式管理那一套,员工苦不堪言。
看起来很荒唐,为什么还要去学习?或许是看中了人性化管理之下,团队的信任、协作与高效,但他们总假设员工偷懒,这是不信任,已经与人性化管理不兼容。
员工为什么会偷懒?素质低?人性使然?都不是。员工在内心衡量付出与收获的比例,以及工作上是否得到支持,否则,偷懒,怠工,是一个正常人的理性选择。管理者和老板不会这样看问题,他们永远觉得给员工的报酬高于员工的实际工作量和价值,必须采取监工式管理才能让员工老老实实干活,这样做,不过是可以压榨员工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已,管理者和老板给自己玩了一个“心安理得”的游戏。
04
人性化管理,一幅激动人心的美丽图景,却难以在现实中落地生根,说是乌托邦吧,一些有名的企业已经落实了,似乎有引领变革的味道。
这样的公司,往往是高科技公司或跨国公司。高科技公司的员工,以脑力劳动为主,脑力劳动不仅难以量化,而且需要自主空间。跨国公司,规模庞大,需要激活个体,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人性化管理之下的信任、协作和高效,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实,人性化的背后,还有他们的精细化管理)。
你或许心中生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地方,为什么难以施行人性化管理?其实,在应试教育之下,我们把知识的学习搞成了体力劳动,一个老师,工作三年之后,可以把教学工作做成体力劳动,知识点的重复讲解和训练,老师最后就成了播放器。
所以,你就会明白一些高考加工厂的成功之道,甚至搞军事化管理,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惊讶。家长为了配合学校,迎合应试教育,同样采取监工式管理,情理之中的事。
05
行文至此,似乎有点让人悲观和绝望。假若你所在公司,不是高科技公司,也不是跨国公司,就安心打卡上班,被要求各种加班,以及被各种考核指标来回折腾吧。为了培养主流社会和这种公司所需求的人,你也就心安理得地如此对待你的孩子吧。
可是,事情起了变化。在科技的带动下,社会变得愈加复杂,商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如何在组织中激活个体成了课题,这样,企业才能活下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00后走向工作岗位,他们对尊重、自主空间的需求,都会倒逼着家长、学校和企业变革管理。
激活个体,就是让个体成为一个有自主性、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在此基础上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监工式管理还有多少适用的空间?
06
从监工式管理到人性化管理,这是一个逐步倒逼的过程(很多变革,都是倒逼的结果),自然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这个距离,又在我们的视野范围之内。
一个接受监工式教育(家庭和学校)的人,踏入社会,很自然地就采取监工式管理模式,在他心中,很难信任人,这里没有指具体的人,是因为这种模式已经影响到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价值观和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