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段清朝的历史,说的是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和大将年羹尧之间的关系。
其实,雍正皇帝赐死年羹尧是必然的。
雍正皇帝诛杀年羹尧,表面是外臣居功,忤逆帝王,触怒了龙颜。
从心理学角度看,
(1)是年羹尧位高权重,礼数不到,过于追求自己的价值,超越了君臣的界限。
当年羹尧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路上一路狂奔时,就忽视了周围的环境中的其他人,这其中就包括给到他一切荣华富贵的雍正皇帝。显然,年羹尧触碰了雍正皇帝的底线,他越界了。
反观三国蜀汉时的诸葛亮,位虽丞相,但权力之大,与皇帝无异。但是诸葛亮和后主的界线还是很鲜明的,君君臣臣,很明确。
(2)当皇上对年羹尧赏无可赏时,他便飞扬跋扈,藐视皇权,更不用说是同朝为官的其他官吏了。
他的这种极度优越感的背后是自己之前极度自卑的表现。因为之前没有,所以得到之后就会优越感爆棚,甚至到了自负的程度。
一个封疆大吏哪能和人居帝王的雍正争夺权威与三军呢?
功高盖主且不知收敛的年羹尧若不及时除掉,总有一天会窥视皇权,到那时候,朝廷将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代勤政的雍正皇帝闻之:“只知有将军,而不知有皇帝”,怎会养虎为患?所以挥手清理朝廷疾患。
人,真的需要看看清自己,更需要界限清晰,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职场。
个体要保持内在的确定、真实和稳定,只有这样不管外在环境如何多变,依然能保持自己内心的稳定,也就是“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