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一座城, 总会有一些标志性的属于这个城市的印象或记号浮现于脑海之中。 而对一个城市的好印象,大抵是会去看这个城市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还有什么保存完整的古风古迹值得瞻仰,比如某些古老的建筑或是非遗文化的传承;亦或这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还有那些传承城市文化的活的载体(人)是否友善吧; 如果还有一些让人回味的美食, 那这座城市必定是让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的……
如果说到皇城根儿下的北京,自然是少不了对北京胡同的追忆的。读《北京胡同记忆》,看戴程松先生那些用亲身经历感受老北京胡同原生态后忠于原貌创作的精美写生画,层次丰富,栩栩如生,思绪就会联想到2009年在北京的那段日子。虽然没有时间去一一走行参观完那些保留昔日风貌,有效融合现代与传统商贸文化的商街,也没有逐一拜会那些极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名人故居、王府宗祠等,但是北京胡同的风骨仍然深深地刻画在了心里。
北京的胡同多古树成行,枝叶繁茂,掩映着青砖灰瓦的老宅,正午的阳光明媚地从树荫中落下,在地上投射出好看的斑驳的阴影,一派难得的寻幽探秘的福地之相。匆忙的脚步与行李箱的拖沓声与这里是不协调的。你最好选个没什么人的午后,脑袋空空地来,什么也不带,慢慢地步行而来。在胡同里慢慢地闲步,悠悠地穿行其中,也许会碰上一只懒懒的猫,也许会遇到一位在阳光下打盹的老人,或许是路口一群下棋围观的人群;你可以驻足参与其中,也可以继续前行。
如果喜欢摄影,你可以尽情地拍照,拍出砖墙的斑驳和沧桑;也可以拍到看上去有些杂乱无章其实颇有章法的胡同的陈列之道;还可以拍出经典的建筑的轮廓和精美的某个局部;即使胡乱向着天空拍两张,有随意的树影或建筑的檐角参与的构图也分外的有格调。
绝大多数人来到胡同寻找着蕴藏的人文古迹,瞻仰着这百年遗留的历史风貌;但我仍固执地认为来胡同只需要感受到这老北京人接地气的的生活就好。我喜欢那一份骨子里透出来的从容和自信,还有那好听的地道的京腔京调、偶尔浮现的叫卖吆喝声、清脆掠过的鸽哨声,它们与胡同紧紧融合在了一起,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立体的胡同风情图。这里没有什么傲娇的小资味道,这里有的是生活的原型和属于生活本质的烟火气。
其实,走在北京的胡同里依稀仿佛中是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有点像活在黑白的电影里,又像活在70~80年代的电视剧中,总之是活在别处的。曲折相连的古老的胡同或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的一隅,它们释放着独特的气质与格调,也彰显着生活的美学与百种滋味,难怪有那么多人来这里寻找新鲜的创作灵感。这里座落着令人心醉的四合庭院,这里遇得到面容安详有故事的自信的北京人;这里看得见花开,闻得到茶香;这里的屋檐迎来了晨光,也映照着晚霞,直至夕阳西下。
愿北京胡同保存得长长久久,愿北京胡同的美好记忆留在更多人的心里,也愿热爱老北京文化的人们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