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 :出自《法华经》,意思是你付出的努力和功德,从来不会白白的付出,终有一天会回到你的身上来。又曰:功不唐捐就是努力的做好每件小事,回头发现自己无意中成就了自我。
几天前临下班前夕,我在校医室偶遇一位“专职机器人竞赛”的杨老师,他是我校的引进人才,来校工作大约五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取得了不错的竞赛成果,而他本人的赛教成绩也不错。又因为平日里各自忙碌,所以虽然同事多年,却一直止与校园里遇见了,相互点头、微笑、问好,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交集。
杨老师本次来校医室是为了量血压。末了,他开玩笑的跟校医“调侃”:为了防止血压再次升高,索性医嘱建议他就此卧床休息,最好是彻底停了早上给夫人做早餐,晚上给孩子手洗衣服的一揽子家务。我听了之后一方面感受他的冷幽默,另一方面也为他对夫人以及孩子的一片深情而赞叹。
杨老师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他刻意“回避”了教师和医生这两类职业规划,没想到“阴差阳错”,自己大学毕业至今,兜兜转转的还是从事了教师行业,更意外的是自己的爱人竟然是一个没有洁癖的医生。他说自己并非是个迷信的人,但是回头想想真的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如此。
以往印象里,杨老师原本就是个“沉默寡言”、相当内秀的人,可是听他谈论起自己这么多年的职业转型、教学经历、学生的表现,还有自己的医生夫人、可爱孩子时,顿时变的滔滔不绝,格外的健谈和神采。
说实话我并不懂得深奥的计算机语言、逻辑思维与编程等等,但是跳出学校体制内的限制,他自创的深入浅出的学生培养背后的“螺旋形”优秀率的专业策略,我还是感同身受且倍加赞赏的。
他说他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刚入校的时候大约年级的三四百名,一直坚持机器人的训教。目前高二年级,一路的学业和生活犹如人生开挂一般突飞猛进,而固定的节奏就是每天全力以赴地上课、作业、训练、锻炼身体,甚至从不放弃对小说的痴迷以及各类有意思的兴趣、探索和实践。
又比如聊起自己的儿子,杨老师说迫于竞争形势和夫人的意向,于是给孩子报了“威廉”英语的课外班,由他负责接送和跟进陪练。目的是三年级之前尽可能地弥补儿子的短板,可是三年级之后他一定要让他充分发挥兴趣和专长培养。
诚然,在一些变化不多,规则清晰的领域,坚守和刻意练习,自然是最重要的手段,可是对于目前形势多变,多学科交融的领域,整合的能力显然是更聪明的做法。比如美国曾经有大量的码头工人坚持罢工,导致城市陷入瘫痪,目的是阻止人工智能之无人码头的出现。而在我国,已然出现了“无人超市”,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以及“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等,势必日新月异,成为未来前景和趋势……
我听了他的话之后,若有所思。无独有偶的是最近刚好也看到了“古典”老师的《你的人生有什么可能?》这本书。印象里曾经有过这样的片段描写:在未来的20年里,依靠行业学历、地域的职业资源和能力,会慢慢的被削弱。改变越来越快,成功与失败也会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需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且需要学会新的能力和策略去应对。那么,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每个人的职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呢?
一、终身学习
学历读到最高,然后“混”一辈子的策略显然早已过时。未来的职业大发展大概三到五年就是一个新阶段,而且每个阶段之间都要进行系统的重新再学习。而在职培训、证书与学历教育将会被常态化,正所谓主动学习已然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第二、整合
既然没有人能够在某一领域单打独斗以及保持足够的先发优势,那么竞争力一定属于整合、链接能力最强的人:即能够把所有的能力和资源有效的整合,连点成线的人。未来的职场,整合能力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第三、翻译能力
相信大家电脑操作时,一定遇到过“格式”转换的问题。比如有些浏览器不能有效地识别文件或者视频,那么就需要使用类似于“转码”软件的协助。从而读出相关的文件或者是视频。
同样的道理:有些人职业的不顺,也许并非是能力不强,而是不知道如何把能力和资源有效的“转码“”出来。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是终身学习、整合和翻译者,更有趣的是他也是每隔三四年就换一个领域,深入的研究,比如统计学、日本经济学等等。
三四年时间可能不至于成为资深专家,但是足以获得全新的视野、能力和资源。他能经常带着他丰富的阅历和能力,“跃迁”到下一个圈子,从而成为一个历史纵深、一通百通的人,而“Facebook”的掌门人扎克伯格同样是一个不断精进且全面深入学习的人。
过去已然已经过去,但是希望永远存在,所以未来仍值得期许,那就立足当下,继续努力,做到极致。正所谓功不唐捐,连点成线,收获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