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提到了二八定律,提到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
我们提到了系统正反馈,一个个体在初始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只有一点点小的优势,就有可能得到累积加强,最后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最终形成胜者通吃。
如果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即学前教育抓得好,就有可能实现系统正反馈,从而一路顺风地赢下去,但人生像一条河流,不可能一条线东流入海,它总要有曲折,总要有迂回,甚至是后退。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超级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她的女儿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在周围孩子还认识不了几个字的时候,她的女儿已经可以抱着大书阅读了。
我们可能会惊叹于这小女孩的识字量。
还有些家长摩拳擦掌,拿出了识字卡片、字典、书,准备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每天头悬梁锥刺股的认字,
有的还规定了任务指标,每天不认10个字,就把玩具收起、电视断电,
有的还要大声呵斥孩子,甚至是又打又骂,亦或是感叹“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
家长们让孩子多涨知识的初心是好的,但如果不能正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盲目逼孩子,往往实现不了我们的初心,有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来看看,我们自己学技能时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我们拿写作举例,首先是写作习惯养成阶段,每天规定自己最少写100字,连写66天,就算习惯养成了。这期间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强求字数,比如非得要写800字,这就容易放弃了,如果想要坚持的长久,就按最低限100字;不要追求质量,此阶段最重要的人物是养成习惯,过于追求质量,可能就会坚持不下来,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用一句来概括这一段,那就是要快乐地养成习惯,不要给自己压力。
然后,是刻意练习阶段,这个词听着就不轻松,你看看运动员一个动作可能就得练习个十天半月。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非常枯燥,但这就是通往高手的必经之路。
所以,学前教育的重点是养成好习惯,培养起孩子的兴趣。
比如阅读,我们的重点是养成孩子爱读书的习惯,而不是强求多读两本书、或者非得读某本好书,随着孩子的兴趣走,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能强求;
比如英语,教育专家说上学前孩子最好掌握几百的听力词汇,这非常重要,这就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渗透,不能着急到要半年学会;
比如数学,学龄前最终的数学能力是实物和数字的对应,有不少小孩到了五岁,还不能很好地对应,这也不能着急,就是在玩中练。
差不多了,就到这了。
明天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