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
读李白集
齐己
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16.结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①“丈夫气”是作者评价李白作品,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体现出豪迈的“大丈夫”气概。
②《梦游天婼吟留别》选取了云霓、青云梯、天鸡、熊、龙、青冥、金银台、仙人等瑰丽神奇的意象,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语言新奇飘逸,表现对光明、自由的渴求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延伸思考】
青岛市第一次模拟考试第16题的命制,突出的一点,是关联教材。将齐己《读李白集》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合起来,于陌生感中增加熟悉成分。这体现出近两年来新高考考试风向:呼应教材,教考结合。2022年高考命题呈现出四项特征,其中一点是:遵循课程标准,打破“以纲定考”,实现“教考衔接”,有效引导教学。在2022年教育部命制的四套题中,其中有二套古诗鉴赏的主观题,关联教材并进行比较阅读。
①新高考II卷,古代诗歌阅读选用李白的《送别》,要求学生判断该诗最后两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与教材所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表达方式是否相同。
②全国乙卷,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王勃的《白下驿践唐少府》,要求学生将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诗人排遣离愁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阅读。
2023年青岛市第一次模拟考试16题紧承2022年考题特征而命制;目的是引导教学要重视教材,用好教材,通过提升课堂质量来提高学生能力。
有的老师认为,此题题干要求考生答题时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多,而联系《读李白集》偏少。有游离考题的嫌疑。反观2022年二道题,都是以对比阅读的形式进行命制,两首诗作答分量均衡,没有偏颇。那么,结合《读李白集》内容偏少,是否就不好呢?
笔者理解此16题的命制,可能融合了考查“文学短评”的成分。这只是笔者个人之揣测,不一定符合命题人的意图。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一篇,其单元学习任务三,是关于“文学短评”的写作。文学短评,夹叙夹议;可长可短;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既然“文学短评”出现在要学习的任务之中,那么就能够成为命题者的目标。如果命题者有意关联单元学习任务,也不是不可以。
笔者尝试将此题题干进行改造。
原题改为
结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6分)根据你对作品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并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一段文学短评,200字左右。(6分)
改造后的题目,不仅关联教材篇目,也融入了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参考答案跟原题的答案大致相同。
我们再回看第一单元学习任务三的内容。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你阅读了以上学习任务,是不是感觉都是很好的考题?再想一想,比兴、白描、化抽象为具体等手法,学生能结合诗歌理解透彻?
于是,笔者就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白描手法,命制一题。
陶渊明《归园田居》“善用白描”,请你结合诗句从景物、远近结合和语言三方面,写一篇文学短评,200字左右。(6分)
答案预设:
①选择景物,朴拙自然
陶渊明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诸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叙】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议】
②描写景物,远近结合
“方宅十余亩”四句是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叙】房舍简陋,树影婆娑,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议】“暧暧远人村”两句是远景。【叙】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安详舒缓的。【议】远近结合,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一幅农村之景。【议】
③语言简练,不施笔墨
“荫”字表现:树木高大,枝叶繁茂,树荫浓密,遮住了浓烈的阳光,带给人一室的清凉。“罗”字写出了花儿很繁盛,层层叠叠,竞相绽放的状态。【叙】用词简练。【议】而“方宅十余亩”等句,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叙】表明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议】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白描”手法,笔者补充了相关知识。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不着颜色的画法。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
白描作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①语言方面,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②手法方面,不用曲笔(委婉表达的手法)或衬托,③景物方面,是用朴拙自然的物象,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色、明暗、声响等。
譬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组合,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或形容词修饰点缀。【叙】此即所谓白描手法,集中地表现了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的早行的辛苦。【议】
此种延伸思考,只是个人之见;对关联教材、教考结合的一点尝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