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下午两点整,在南京农业大学的教育部首批“双带头人”工作室D212教室,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开始了—《园艺八课》系列课程思政之—品“药茗”,话“人参”,主讲人是园艺学院中药系副教授唐晓清老师,中药2017级学生参与该课程的学习。
她从“药茗”的起源讲起,介绍了传统中药剂型之一的茶剂的内涵与特点,之后和学生一起“品茗”—全须生晒参、红参片、人参片等药茶,让学生从其汤色、味道与药之色与形的变化了解与初识人参。
之后开始话“人参”,从人参的“本草考证”到“人参文化”,从人参文化的内涵到人参产业,从让学生们从其应用历史、卓著功效和现代发展中了解到:人参不仅是一味极其常用的中药,更是一种文化,不仅有采参习俗和歌谣、谚语、人参传说故事(文学、美术、绘画、剪纸、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表现形式),还有人参产品交易、多种类别产品的应用及人参节的庆祝活动等。人参文化不仅体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由此增强了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感知。
同时唐老师还结合2019第33届“人参文化节”,介绍了人参作为吉林抚松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其全力做优以人参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抚松人参”也吸引了著名医药企业(如华润三九)入驻抚松,开创了“人参+”全产业链新模式。这些知识点融入课堂有助于学生了解中药全产业链,增强对中药行业的自信心。
接下来,唐老师从人参的来源(基原植物)、性状特征(头-身-体-须)、显微特征(组织-粉末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以实物结合图片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了栽培的人参(园参)与林下参(山参)的区别,并结合学生实验课完成的人参粉末特征图讲解了其显微鉴定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掌握人参的性状与显微特征。
最后唐老师从影响中药质量的首要因素—品种真伪出发,讲解了常见伪品商陆与人参的区别,从其来源、性状、显微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同时要求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要做一个“用心做好药”的诚实人,要遵守中药人的“职业道德”,理解“虽有良医,而药为伪药,则良医也无济于事”的真正内涵,为国家的大健康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在学生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将思政元素于“有声无痕”中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此的课程思政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与认识中医药的传统文化,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PS:感谢教师工作部的何旭老师的参与和支持!感谢孙莉琼老师的参与和录像与拍照!特别鸣谢几位工作的学生-董树廷、任佳慧、杜金彪、李强、李逸!也感谢所有参与该课程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