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了《棉花姑娘》一课的优缺点后,我对《小壁虎借尾巴》进行了重新设计。还是很令自己满意的。
我板书课题时,让学生观察,“壁”的下面是什么字,还能组什么词,学生都答“墙壁”,我让学生指出墙壁。我问,从名字看,小壁虎经常生活在哪里?孩子们忽然问我:“老师,那为什么不叫小墙虎?”真是个好问题,我简单讲了一下“墙”包括了里外,而“壁”只是外面。说明小壁虎不进我们的家里,在外面活动。先带读第一段和第二段,激发兴趣。尤其让学生理解“挣”,读准字音后,找同学上台表演动作。
这次我没有提前布置预习,在学过了《棉花姑娘》后,这篇不预习也应该不难。我让小组读3次,给了3个问题①小壁虎都到了哪里去借尾巴?框起来。②小壁虎都找谁借尾巴?圈起来。③除了我的两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包括词语的。
因为没有提前布置预习,完成以上3个问题后,一节课也已经结束了。
第二节课,我问了我的问题后,大家的答案都没有问题。我问自己能提出什么问题,除了词语,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我正要自己问的时候,有一位小朋友举手“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不能给小壁虎借尾巴?”我对这个问题大加赞扬。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大家都知道答案。
我在黑板上列出“地点 谁 作用”,先从小鱼举例,理清思路。重点指导对话朗读,这和《棉花姑娘》当时一样,体会礼貌用语。我又引导,小壁虎是个会观察的小动物,当他看到小鱼的时候,还看到了小鱼在干什么,而且把小鱼的动作观察得一清二楚。学生立刻就找出了动词“摇,游”,新的一列信息“动作”我补充在了黑板上。之后我让学生反复读这一段。不看课本,看着黑板上的信息,尝试背诵。
后面老牛和燕子,我在黑板上列出相关信息后,让学生看一次书后,合住书,看着黑板讲一讲小壁虎在哪里碰到谁,他在干什么,小壁虎怎么说,老牛怎么说。刚刚开始有一点不熟,后来说的越来越好。起先,我一句找一个同学,不合适的地方,我帮助修改。后来我就找一位同学全部讲完。如果当时学《棉花姑娘》也这样,孩子们今天就更容易上手。
吸取了《棉花姑娘》的遗憾,我布置了让学生仿写第三段。只要求了一段,可是有小朋友直接重新写了一个故事,简直惊呆我了!孩子们的潜力无限啊!
希望自己能在教学中,课越来越有意思,孩子们的潜力都挖掘出来尽可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