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底层逻辑
更有效的是,从表面下沉到底层,去探索方法、技巧、工具背后的原理和认知,学会思考方法、分析框架、思维模型,把「点」串联起来形成「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提升」。
2.我的时间,有没有用在「积累资产」上面?
大多数上班族可能很少意识到:你所做的工作,其实未必具备不可替代性。你只是在不断复制技能、用熟悉的方法解决相似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你日复一日,除了换取工资回报,剩下的,其实极其有限。
建议:
1. 尽量不做短期的事情(若非必要,尽量不做短期的事情」。)
理性上,我们都知道:有许多事情,在短期内未必会有反馈,要长期经营才会有所收获。但感性上,我们总是容易短视,把目光放在当下的任务上,忙着四处「救火」。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就称为「时间贴现」(Delay discounting)。
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从进化上看,迫在眉睫的事情对我们往往会有直接影响,从而会获得更高的权重;另一方面,大脑喜欢确定性,而长期的事物往往具备较高的不确定性,需要耗费大量认知资源去储存和思考。
你会发现,大多数出现在你面前的短期任务和问题,其实没想象的那么重要 —— 它们往往来自于别人的期望,来自于临时的需求,来自于短平快的收益。
试着把时间投入长期、困难、不变的事情上,去关注「积累」和「趋势」,这些才是真正重要,有价值的事物。
2.分享一个习惯:遇到任何一个问题,我都不会急着去着手处理,而是会思考:
这个问题还会不会再次出现?
我可以如何设计一套流程,或者优化环节、步骤,来避免它再次出现?
比如:
自动化:如果需要大量机械化步骤,能否搭建一个工作流(VBA、Python、宏等),实现自动化处理?
模板化:如果需要频繁沟通、传递信息,能否制作一套模板,将信息结构化,最大限度避免遗漏和误解?
流程化:如果一项工作的步骤非常繁琐,能否设计一套流程,降低注意力和认知资源的消耗?
模块化:如果一项工作需要多种技能,能否创建一套模块,可以灵活搭配、自由组合?
重点:
实际上,一个成熟的职场人,绝不应该让「日常工作」把自己的时间填满 —— 这是非常失败的情形。而是应该想办法,尽量压缩「日常工作」的时间,腾出空间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换言之,亦即:通过搭建一个系统,让日常工作高效运转起来,尽量减少「人」的干预。并且,把控住系统的关键节点,不断地去优化它、调整它。
3. 延伸自己与世界的接触
对一切新事物保持好奇心,不断去思考:它会带来什么?它意味着什么?它能够跟我产生什么样的联系?
为什么要强调「终身学习」?其实重点并不在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触点」,保持好奇和敏锐,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4.随着你往上走,「对事」的能力慢慢的会变得不太重要,而「对人」的能力,会逐步凸显其重要性。
具体而言,有一个简单的模型,叫做 CEAO 模型,可以帮助你去思考:
1)合作(Cooperate):我们可以一起产出什么东西?
2)交换(Exchange):我需要什么,如何换取到它?
3)协助(Assist):我可以帮助你完成什么目标?
4)持有(Own):有哪些别人想要的东西,是我可以去获取、持有的?
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和敏锐,对「手感」的掌握和可能性,对人的接触和交易,以及如何把它们串联起来、「涌现」出创新点和机会点 —— 这些,是我们在业余时间和整段时间里,需要去不断思考的。
积累资产 而非 出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