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网络。感谢微信。感谢活跃在网络上有真知灼见的有情怀的各位老师。
因为这孩子的教育,我结识了许多宝妈们。为了互通信息,共享优秀资源,我于去年六月中旬组建了《教子道探索》群,我把它称为新式“四合院“。人是群居动物。当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的防盗门、铁护网阻断了人们相互来往的密切时,网络给人们的思想通道和情感交往提供了平台和便利。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条件,只要有共同的诉求,大家就可以聚在一起,共分享。
我在这个群里受益良多。如《简书》就是从群友那里知道的。《简书》的最大好处一是可以在群里发言不刷屏,二是可以保存你的发言内容。回看很方便。对于我来说,有这两点足矣。
刚刚发生的事使我发现了《简书》的另一功能:和孩子的文字交流。
我在做饭,他在读书:每早的例行公事,在喜玛拉雅FM电台上录语音《林汉达历史故事》,十五分钟,然后由我上传给《大鱼讲论语》的读书群。
当我把饭端上桌时,他喊我:奶奶,我自己上传了。
“你会吗?”
“我会。“
我心中一喜,以后我又可以放下一件事了。
紧接着他说:奶奶,你的《简书》写的真好!
啊?“你看了”?
“嗯”。
“看得懂么?”
“看得懂,写的是你和我的事。”
“符合实际么?”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借机讲了怎么把生活的事变成文字的方法。小朋友写日记写作文发愁没写的。孩子的写作能力在于随机引导,家长要有随时随地引导的自觉意识。
在与他的交流中,中国公安大学的博导李玫瑾教授的讲话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和孩子的交流一是唠叨,二是文字。孩子小时候妈妈要不厌其烦的多唠叨。孩子青春期要注重文字交流。因为,文字交流是深层次的思想交流,更容易引起共鸣。
从文字交流的层面,《简书》正提供了这样的方便。
反正写的是生活的琐事。让他知道我的所思所想,给他提供把生活琐事写成文章的范例,是始于今天的生活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