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往的二十年,发现自己与人相处总是无所顾忌的。
把你当做朋友,才会把心窝子的话掏出来。坦诚相见,侃侃而谈。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才是朋友的相处之道吧。
好的一点,我总能快速融入环境中,尽量不让自己显得格格不入。坏的方面也就怕在无意之间伤了别人的玻璃心,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言语往往最伤人。
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开始讨厌这样的自己。
所以每当在无意中伤害到了他人,恨不得去跳江。不过想想现在没有一条江是干净的,二来自己也没有像屈原那样的勇气,所以就好活歹活的拖到现在。
你们有没有在朋友面前说错话而讨厌自己过?就是明知这事不合时宜但却还是不受控制的去做了。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啊。所以事情发生,就算解释也无法得到谅解,能做的只是不甘现实的承认。
该如何解决?这问题在我脑中萦萦环绕。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中,我便害怕与人打交道,不再交朋友,活出自己的随性。
可在面对自己想要亲近的人的时候,我们始终无法避免或逃避。即便是已经习惯在孤独中成长。
后来无意中在书中看到一句话“令人舒服的人际关系中往往有着合适的分寸感。这个度,需要自己把握,它是种礼貌和尊重,更是一种能力。”
忽然明白了自己最原始的愿景不复存在。怎么可能无所顾忌呢,两个不同的人,都有彼此的隔阂。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中有着自己的美好。
难得不应该朝着分寸感去努力探索麽?
困难的事,才显得格外的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