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东成西久的一篇文章,让我苦恼不已,甚至陷入自我怀疑,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写下去,以及如何写下去,因为这篇文章刚好击中了我的软肋。
东成西久是一位职场达人,曾创办国内最大企管领域在线商学院。他在《你不会写作定位,写50万字有卵用》这篇文章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两位很勤奋的写作者的共性问题——内容很杂,但比较随意,没有聚焦写作方向,也没有自己的写作风格。
而他所说的写作定位问题也正是我的问题,而且,我还没有人家勤奋。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像我们这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还真是不乏其人。
他们有可能今天写健身,明天写旅行,后天又谈人生;今天写言情,明天写历史,后天又写武侠;今天幽默风趣,明天清新活泼,后天又理性严谨......
如果你以为他们是多面手,任何体裁、任何话题都能驾驭的话,那还真不一定,而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擅长的类型。
如果是在写作初期,这倒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在这个阶段,写什么不重要,怎么写也不重要,写出来才最重要。作为写作新手,多做一些探索和尝试,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你已写了很长时间,也写下不少的文字,还总是这样的话,弊端就很明显了。
虽然经常有朋友说,“我写作就是为了自己看”,不过,既然不是写在日记本上,然后锁进抽屉,而是通过各种形式发布出来了,那多多少少还是希望别人读到并且喜欢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过度传播的时代,注意力早已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一篇文章如果想要在海量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引起足够的关注,那还是相当不容易的,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写得还算不错的文章也未必能有很多机会被读到。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在简书里杂七杂八写下的170多篇文章,得到的反馈相差就很悬殊,有的点赞数就两百多,而有的阅读次数却还不到两百,即便是都被推荐到了首页,也就说文章的基本水准还是有的。
那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从题目上反映出的文章体裁和主题是否吸引读者的注意。
此时,作者对自身写作定位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
定位理论是1969年由两位全球顶尖的营销战略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首次提出,并于1981年出版了《定位》一书。尽管已时隔35年,但这一理论不但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受到各类组织,乃至个人的重视,并被誉为第三次生产力革命的标志。
艾·里斯在《定位》一书中指出: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一言以蔽之,就是“定位”。
现代社会,任何企业都不能太过贪心,不能试图网罗、讨好各种类型的客户,而实际上,那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作为写作者也是一样,如果涉猎面太广,四处出击,平均使力,那么你就不容易建立起鲜明的个人品牌,你在读者头脑里的印象就是模糊的。或许慢慢地你也能累积为数不少的关注者,但是他们的阅读偏好和品味也是多方面,当你写的某一篇文章不符合,或者只符合少数读者的期待时,当然得不到理想的反馈。
那么什么是写作定位呢?
借用定位的概念,写作定位就是让你在潜在读者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成功的定位必然是鲜明的、具体的,用一两个词就能概括,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例如,简书作者“华杉2009”,他的文章几乎全部都是注释经典,他已经完成了《孟子》、《孙子兵法》等经典的注释,目前在做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传习录》的注释。他的定位就显得非常独特和与众不同,他并不在乎一时的阅读数及关注数,也不盲目追逐社会热点,以博眼球,而是在典籍阅读理解及应用的领域里深挖。这个领域看似冷门,但是吸引到的一定也是有对此怀有浓厚兴趣的铁杆粉丝,而且,放到大的社会环境看,潜在的读者就不是一个小的数量级。实际上,他已经出版了好几本相关的实体书。
而什么都写的作者,自己都不能给自己贴一个独特的标签,又怎么能让读者在众多的写作者中找到你呢?
实际上,艾·里斯早已经在《定位》中发出这样的警示:
事实上,已不存在要不要定位的问题,而是要么你是在正确、精准地定位,要么你是在错误地定位,从而根据错误的定位配置企业资源。
同理,一个作者如果不注重给自己定位,或者没有正确、精准的定位,那么他也一定是在错误配置自己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等等。
那么,如何给自己的写作定位呢?
建议你不妨借鉴一下艾·里斯对自我定位的论述:
自我定位的关键,是选定某个具体的概念,把它与自己联系起来,即找出属于自己的定位概念:你是什么样的人?能用一个概念来概括自己的定位吗?
也就是说,写作定位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找到自己的优势。
你要做的,一是和自己比,仔细检查一下自己所写的各类文章,确定自己擅长的领域到底是什么。如果你的影评比书评写得好,每次阅读量和好评都很多,那你不妨定位为影评人。另外,还要和其他作者比。比如,同样是个旅行达人,同样是写游记,而如果刚好你经常有机会到海外旅行,你无疑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你的游记就可以侧重于介绍海外的见闻、风土人情和旅行攻略。
如果你发现自己暂时还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也不要灰心沮丧,但是,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就要有意锻炼、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优势。
找到定位后,你要做的就是保持专注、聚焦,就要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尽可能地把每篇文章写好,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比如,同样是写武侠,如果你不能让读者眼睛一亮,他们当然不会放下金庸、古龙和梁羽生,而读你的作品。
或许你会说,虽然我的诗歌写得不错,眼下也还写不好小说,但是写小说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还是想写小说。那么,我肯定不要求你放弃梦想,而是建议你赶紧行动,而不是一直停留在梦想上,不然你总会心有不甘。
你当然可以去尝试,可以去试错,可以去践行梦想。但是,我也不建议你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是要懂得及时止损。因为,木桶的短板理论早已过时,你不需要拼命弥补你的弱项,不需要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也许你需要多次尝试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准确定位,但是这种尝试是值得的,即使失败,也比为了等到万事俱备而迟迟不肯行动要好得多。
说了这么多,我也该分析分析自己,给自己的写作找找定位了,如果实在找不出自己的优势,那就再探索一段时间,但是,及早定位还是必须的。
我也曾就自己目前杂七杂八的写作缺少定位的问题请教过王佩老师,他说“杂七杂八”也是一种风格,至于如何定位,唯一可以建议的是多学习经典,到源头喝水。
所以,按照老师的建议,我又重新温习了一遍之前读过的《定位》一书,回到源头寻找答案(出版几十年仍不过时的书应该可以称之为经典了),并做了上述思考。当然,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不过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你呢,有没有开始思考如何给自己定位,让自己的努力方向更明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