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博友“乡里小子”是位山东人,山东也是我的祖籍,看到他的一篇博文《滚煎饼》,文字写的质朴自然,仿佛使人闻到煎饼的香味以及煎饼卷大葱的豪气辣爽,这很自然的勾起了我的馋虫,恨不得让孙悟空秒变一张煎饼迅速抹点大酱卷大葱,塞进我的嘴里。于是想起了东北老家的酸汤子。
吃酸汤子最初的记忆是在奶奶家,朦胧记得那是夏天,奶奶家的大铁锅烧着热气腾腾的开水,五姑和小姑在锅上每人拿着一团玉米面,在类似擦土豆丝的搽板上往锅里擦玉米面条,稍刻,玉米面条就煮好了,奶奶忙给守在锅边的我盛了一碗,再浇上卤,小小的我吃下第一口,滑滑的、酸酸的、香香的、艮盈盈。。。。。很好!特别美味,然后呼噜呼噜把一碗酸汤子干干净净地吃光!记忆中酸汤子小时候只在奶奶家吃过几次,但这种味道牢牢地印在我的记忆中,回味中流着口水,挥之不去。。。。。
几天前查资料,我才知道这种食物做起来极其复杂:
酸汤子是以玉米为原料。把新下来的嫩玉米放在盛着冷水的缸中浸泡,大约十五天之后,剥去泡软的玉米皮儿,剩下的玉米瓤顺时针在缸里搅动,搅动后的玉米瓤不断沉淀,并分出两层,把浮在上面的清水层弃之,取下面沉淀的玉米面留用,并装在干净的包袱皮里系扎好,接着放入缸中,外面用碳灰覆盖,最上面找块硬板的东西压严实,吸干面袋里的水气。吸干后的玉米面也分成两层:上层是粉籽儿,下层是酸汤子面,可以做酸汤子了。
做酸汤子要把一次用面的五分之四用开水烫熟,再和剩下五分之一的生面一起再活匀,将面用挤面条的模具挤成面条,边挤边煮,再浇上汤卤,齐活!开吃!
前几年夏天,离开家乡多年的我陪儿子回家乡考大学,在牡丹江的早市又看见久违的酸汤子,于是不由分说坐下来急急得要来一碗,吃下去一口,停下来味蕾打了个问号?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种自然发酵流露出来的酸味艮盈盈的沁入心脾的感觉,大大地打了折扣,再看卖酸汤子的老板桌子底下一大洗澡盆稀里光汤的酸汤子面,就知道是快速发酵出来的。我匆匆吃罢掉头就走,急功近利的省去应有的操作程序就生不成地道的美味,姐只能在遗憾中回忆着我童年吃的那碗酸汤子。。。。
酸汤子,学名馇子,是流行于辽宁及黑龙江一带的满族美食,有几百年之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