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种树人如何种树来比喻如何育人。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可蕴藏在背后的道理却值得深思。人这一生很长,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不幸和磨难。在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击倒;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得更直,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就像文中的“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或枯萎,或长成参天大树。
课堂上,我觉得除了要教给孩子们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成长的真谛。每一个孩子的背后是一个家庭,但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因此,我觉得我有一份使命,我有责任去唤醒孩子们对生命的思考,对自己的成长关注更多的东西。因此,我就重点抓住种树人的话,和孩子一起进行深入地分析。例如,文中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我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种树人定时定量地浇水,树苗会产生依赖的心,对树苗有害无益。看来,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未必是好事呀!为了不是自己对家人过于依赖,你觉得怎样做才好呢?能结合生活中的事儿来说一说吗?这问题一问,打开了孩子们对自己生活的重新认识。要孩子们独立自主,也就是说要让他们打破原有的舒适圈,去学习生存必须的本领,去充分地利用时间,去承担家庭中作为小主人的责任。还有如文中的“我”的思考:“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我就抓住“不确定”,问孩子们:哪些是生活中的不确定?预习过的学生看了工具书的答案,回答:就是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正确答案出来了,那我是否就该止步呢?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继续追问:这些生活中的坎坷、磨难具体指什么呢?你遇到过吗?又是怎么解决的?我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也可以是听到的看到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们看到人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美好的生活是要靠自己创造的。你可以在逆境中重生,可以活出自己最灿烂的人生,只要你愿意。
我想,今天孩子们会这样去思考问题,将来,对生命会更多一份尊重,不再稍稍遇到困难就萎靡不振,消极抵触,而是勇敢地直面困难,积极地寻找出路。希望,孩子们今后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我想,也许,今天的他们未必会想得那么远,今天的课上能影响的孩子未必会多。但哪怕有一个两个,也是好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