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创建定时任务
Android
中的定时任务一般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使用Java API
里提供的Timer
类,一种是使用Android
的Alarm
机制。这两种方式在多数情况下都能实现类似的效果,但Timer
有一个明显的短板,它并不太适用于那些需要长期在后台运行的定时任务。我们都知道为了能让电池更加耐用,每种手机都会有自己的休眠策略,Android
手机就会在长时间不操作的情况下自动让CPU
进入到睡眠状态,这就有可能导致Timer
中的定时任务无法正常运行。而Alarm
则具有唤醒CPU
的功能,它可以保证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执行定时任务的时候CPU
都能正常工作。需要注意: 这里唤醒CPU
和唤醒屏幕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千万不要产生混淆。
13.5.1 Alarm机制
Alarm
机制的用法主要就是借助了AlarmManager
类来实现的。这个类和NotificationManager
有点类似,都是通过调用Context
的getSystemService()
方法来获取实例的,只是这里需要传入的参数是Context.ALARM_SERVICE
。
获取一个AlarmManager的实例:
AlarmManager manager = (AlarmManager) getSystemService(Context.ALARM_SERVICE);
接下来调用AlarmManager
的set()
方法就可以设置一个定时任务了,比如说想要设定一个任务在10
秒钟后执行
long triggerAtTime = SystemClock.elapsedRealtime() + 10 * 1000;
manager.set(AlarmManager.ELAPSED_REALTIME_WAKEUP,triggerAtTime,pendingIntent);
set()
方法中需要传入的3
个参数稍微有点复杂。
第一个参数是一个整形参数,用于指定AlarmManager
的工作类型,有四种值可选,
ELAPSED_REALTIME
: 让定时任务的触发时间从系统开机开始算起,但不会唤醒CPU
。
ELAPSED_REALTIME_WAKEUP
: 表示让定时任务的触发时间从系统开机开始算起,但会唤醒CPU
。
RTC
: 让定时任务的触发时间从1970
年1
月1
日0
点开始算起,但不会唤醒CPU
。
RTC_WAKEUP
: 让定时任务的触发时间从1970
年1
月1
日0
点开始算起,但会唤醒CPU
。
使用SystemClock.elapsedRealtime()
方法可以获取到系统开机至今所经历时间的毫秒数,使用System.currentTimeMillis()
方法可以获取到从1970
年1
月1
日0
点至今所经历时间的毫秒数。
第二个参数就好理解多了,就是定时任务触发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如果第一个参数使用的是ELAPSED_REALTIME
或ELAPSED_REALTIME_WAKEUP
,则这里传入开机至今的时间再加上延迟至今的时间。如果第一个参数使用的是RTC
或RTC_WAKEUP
则这里传入1970
年1
月1
日0
点至今的时间再加上延迟至今的时间。
第三个参数是一个PendingIntent
,这里我们一般会调用getService()
方法或者getBroadcast()
方法来获取一个能够执行服务或广播的PendingIntent
。这样当定时任务被触发的时候,服务的onStartCommand()
方法或广播接收器的onReceive()
方法就可以得到执行。
设定一个任务在10秒钟后执行可以写成:
long triggerA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10 * 1000;
manager.set(AlarmManager.RTC_WAKEUP,triggerAtTime,pendingIntent);
如果我们要实现一个长时间在后台定时运行的服务,首先新建一个普通的服务,起名叫LongRunningService,然后将触发定时任务的代码写到onStartCommand()方法中。
public class LongRunning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int onStartCommand(Intent intent, int flags, int startId)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执行具体的逻辑操作
}
}).start();
AlarmManager manager = (AlarmManager) getSystemService(Context.ALARM_SERVICE);
int anHour = 60 * 60 * 1000; //这是一小时的毫秒数
long triggerAtTime = SystemClock.elapsedRealtime() + anHour;
Intent i = new Intent(this,LongRunningService.class);
PendingIntent pi = PendingIntent.getService(this,0,i,0);
manager.set(AlarmManager.ELAPSED_REALTIME_WAKEUP,triggerAtTime,pi);
return super.onStartCommand(intent, flags, startId);
}
}
我们先是在onStartCommand()方法中开启了一个子线程,这样就可以在这里执行具体的逻辑操作了。之所以要在子线程里执行逻辑操作,是因为逻辑操作也是需要耗时的,如果放在主线程里执行可能会对定时任务的准确性造成轻微的影响。
创建线程之后的代码就是我们刚刚讲解的Alarm机制的用法了。首先获取到了AlarmManager的实例,然后定义任务的触发时间为一小时后,再使用PendingIntent指定处理定时任务的服务为LongRunningService,最后调用set()方法完成设定。
这样我们就将一个长时间在后台定时运行的服务成功实现了。因为一旦启动了LongRunningService,就会在onStartCommand()方法中设定一个定时任务,这样一小时后将会再次启动LongRunningService,从而也就形成了一个永久的循环,保证LongRunningService的onStartCommand()方法可以每隔一小时就执行一次。
最后,只需要在你想要启动定式服务的时候调用如下代码即可: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context,LongRunningService.class);
context.startService(intent);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从Android4.4系统开始,Alarm任务的触发时间将会变得不正确,有可能会延迟一段时间后任务才能得到执行。这并不是个bug,而是系统在耗电性方面进行的优化。系统会自动检测目前有多少Alarm任务存在,然后将触发时间相近的几个任务放在一起执行,这就可以大幅度地减少CPU被唤醒的次数,从而有效延长电池的有效时间。
如果你要求Alarm任务的执行时间必须准确无误,Android仍然提供了解决方案。使用AlarmManager的setExact()方法来替代set()方法,就基本可以保证任务能够准时执行了。
13.5.2 Doze模式
虽然Android
的每个系统版本都在手机电量方面努力进行优化,不过一直没能解决后台服务泛滥,手机电量消耗过快的问题。于是在Android6.0
系统中,谷歌加入了一个全新的Doze
模式,从而可以极大幅度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首先看一下到底什么是Doze
模式。当用户的设备是Android6.0
或以上系统时,如果该设备未插接电源,处于静止状态(Android7.0中删除了这一条)
,且屏幕关闭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进入到Doze
模式。在Doze
模式下,系统会对CPU
,网络,Alarm
等活动进行限制,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当然,系统并不会一直处于Doze
模式,而是会间歇性地退出Doze
模式一小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应用就可以去完成它们的同步操作,Alarm
任务,等等。
左边是未插电源,设备静止,屏幕关闭,接着是短暂退出Doze
模式
可以看到,随着设备进入Doze
模式的时间越长,间歇性地退出Doze
模式的时间间隔也会越长。因为如果设备长时间不使用的话是没必要频繁退出Doze
模式来执行同步等操作的,Android
在这些细节上的把控使的电池寿命进一步得到了延长。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看Doze
模式下有哪些功能会受到限制吧。
- 网络访问被禁止
- 系统忽略唤醒
CPU
或者屏幕操作 - 系统不再执行
WIFI
扫描 - 系统不再执行同步服务
-
Alarm
任务将会在下次退出Doze
模式的时候执行
注意其中的最后一条,也就是说,在Doze
模式下,我们的Alarm
任务将会变得不准时。当然,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合理的,因为只有当用户长时间不使用手机的时候才会进入Doze
模式,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对Alarm
任务的准时性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不过,如果你真的有非常特殊的需求,要求Alarm
任务即使在Doze
模式下也必须正常执行,Android
还是提供了解决方案。调用AlarmManager
的setAndAllowWhileIdle()
或setExactAndAllowWhileIdle()
方法就能让定时任务即使在Doze
模式下也能正常执行了,这两个方法之间的区别和set()
,setExact()
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一样的。
13.6
Android7.0系统中引入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功能---多窗口模式
13.6.1 进入多窗口模式
我们不用编写任何额外的代码来让应用程序支持多窗口模式。
如何才能进入到多窗口模式?
手机底部有一个正方形的Overview按钮,它的作用是打开一个最近访问过的活动或任务的列表界面。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入多窗口模式。
在Overview列表界面长按任意一个活动的标题,将该活动拖动到屏幕突出显示的区域,则可以进入多窗口模式。
打开任意一个程序,长按Overview按钮,也可以进入多窗口模式。
我们还可以将模拟器旋转至水平方向,这样上下分屏的多窗口模式会自动转换成左右分屏的多窗口模式。
如果想要退出多窗口模式,只需要再次长按Overview按钮,或者将屏幕中央的分割线向屏幕任意一个方向拖动到底即可。
可以看出,再多窗口模式下,整个应用的界面会缩小很多,那么编写程序时就应该多考虑使用match_parent属性,RecyclerView,ListView,ScrollView等控件,来让应用的界面能够更好地适配各种不同尺寸的屏幕,尽量不要出现屏幕尺寸变化过大时界面就无法正常显示的情况。
13.6.2 多窗口模式下的生命周期
其实多窗口模式并不会改变活动原有的生命周期,只是会将用户最近交互过的那个活动设置为运行状态,而将多窗口模式下另外一个可见的活动设置为暂停状态。如果这时用户又去和暂停的活动进行交互,那么该活动就变成运行状态,之前处于运行状态的活动变成暂停状态。
我们选择MaterialTest项目和LBSTest项目。
先启动MaterialTest项目:
MaterialTest: onCreate
MaterialTest: onStart
MaterialTest: onResume
然后长按Overview按钮,进入多窗口模式:
MaterialTest: onPause
MaterialTest: onStop
MaterialTest: onDestory
MaterialTest: onCreate
MaterialTest: onStart
MaterialTest: onResume
MaterialTest: onPause
可以看到MaterialTest经历了一个重建的过程。其实这是个正常现象,因为进入到多窗口模式后活动的大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此时默认是会重新创建活动的。进入多窗口模式后,MaterialTest变成了暂停状态。
接着在Overview列表界面选中LBSTest程序
LBSTest: onCreate
LBSTest: onStart
LBSTest: onResume
现在LBSTset变成了运行状态。
我们随意操作一下MaterialTest程序:
LBSTest: onPause
MaterialTest: onResume
说明LBSTest变成了暂停状态,MaterialTest变成了运行状态。
这和我们在本小节开头所分析的生命周期行为是一致的。
在多窗口模式下,用户仍然可以看到处于暂停状态的应用,那么像视频播放器之类的应用在此时就应该能继续播放视频才对。因此,我们最好不要再活动的onPause()方法中去处理视频播放的暂停逻辑,而是应该在onStop()方法中去处理,并且在onStart()方法恢复视频的播放。
另外,针对于进入多窗口模式时活动会被重新创建,如果你想改变这一默认行为,可以在AndroidManifest.xml活动中进行如下配置。
<activity
android:name= ".MainActivity"
android:label= "Fruits"
android:configChanges="orientation|keyboardHidden|screenSize|screenLayout">
</activity>
加入了这行配置之后,不管是进入多窗口模式,还是横竖屏切换,活动都不会被重新创建,而是会将屏幕发生变化的事件通知到Activity的onConfigurationChanged()方法当中。因此,如果你想在屏幕发生变化的时候进行相应的逻辑处理,那么在活动中重写onConfigurationChanged()方法即可。
13.6.3 禁用多窗口模式
多窗口模式虽然功能非常强大,但是未必就适用于所有的程序。
因此,Android还是给我们提供了禁用多窗口模式的选项,如果你非常不希望自己的应用能够在多窗口模式下运行,那么就可以将这个功能关闭掉。
只需要在AndroidManifest.xml的<application>或<activity>标签中加入如下属性即可:
android:resizeableActivity=["true" | "false"];
其中,true表示应用支持多窗口模式,false表示应用不支持多窗口模式,如果不配置这个属性,那么默认值为true。
配置好之后,打开程序。
现在是无法进入到多窗口模式的,而是屏幕下方还会弹出一个Toast提示来告知用户,当前应用不支持多窗口模式。
虽说android:resizeableActivity这个属性的用法很简单,但是它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属性只有当项目的targetSdkVersion指定成24或者更高的时候才会有用,否则这个属性是无效的。那么比如说我们将项目的targetSdkVersion指定成23,这个是够尝试进入多窗口模式。
可以看到,虽说界面上弹出了一个提示,告知我们此应用在多窗口模式下可能无法正常工作,但还是进入了多窗口模式。
针对这个情况,还有一种解决方案,Android规定,如果项目指定的targetSdkVersion低于24,并且活动是不允许横竖屏切换的,那么该应用也将不支持多窗口模式。
默认情况下,我们的应用都是可以随着手机的旋转自由地横竖屏切换,如果想要应用不允许横竖屏切换,那么就需要在AndroidManifest.xml的<activity>标签中加入如下属性即可:
android:screenOrientation=["portrail" | "landscape"];
portrail表示活动只允许竖屏,landscape表示活动只允许横屏,当然android:screenOrientation还有很多的可选值,"portrail" | "landscape"是最常用的。
13.7 Lambda表达式
Java8
中着实引入了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功能,如Lambda
表达式,stream API
,接口默认实现
。
stream API
,接口默认实现
等特性都是只支持Android7.0
及以上的系统。而Lambda
表达式却最低兼容到Android2.3
系统,几乎覆盖了所有Android
手机。
Lambda
表达式本质上是一种匿名方法,它既没有方法名,也没有访问修饰符和返回值类型,使用它来编写代码将会更加简洁,也更加易读。
如果想要在Android
项目中使用Lambda
表达式或者Java8
的其他新特性,首先我们需要在app/build.gradle
中添加如下配置。
android {
·············
jackOptions.enabled = true
}
compileOptions {
sourceCompatibility JavaVersion.VERSION_1_8
targetCompatibility JavaVersion.VERSION_1_8
}
之后就可以使用Lambda
表达式了。比如说传统情况下开启一个子线程的写法如下:
new Thread(new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处理具体的逻辑
}
}).start();
而使用Lambda
表达式则可以这样使用:
new Thread(() ->{
//处理具体的逻辑
}).start();
因为Thread
类的构造函数接收的参数是一个Runnable
接口,并且该接口中只有一个待实现方法。我们看一下Runnable
接口的源码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凡是这种只有一个待实现方法的接口,都可以使用Lambda
表达式的写法。比如说,通常创建一个类似于上述接口的匿名类实现需要这样写:
Runnable runnable = new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添加具体的逻辑
}
};
而有了Lambda
表达式之后,我们可以这样写:
Runnable runnable1 = () -> {
//添加具体的实现
};
接下来我们尝试自定义一个接口,然后再使用Lambda
表达式的方式进行实现:
public interface MyListener {
String doSomething(String a,int b);
}
MyListener
接口中也只有一个待实现方法,这和Runnable
接口的结构是基本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MyListener
中的`doSomething()方法是有参数并且有返回值的。
MyListener listener = (String a,int b) -> {
String result = a + b;
return result;
};
doSomething()
方法的参数直接写在括号里就可以了,而返回值仍然像往常一样,写在具体实现的最后一行即可。
另外,Java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自动推断出Lambda
表达式中的参数类型,上面的也可以简化为:
MyListener listener1 = (a,b) ->{
String result = a + b;
return result;
};
Java
将会自动推断出参数a
是String
类型,参数b
是int
类型,从而使得我们的代码变得更加精简了。
看个例子:
public void hello(MyListener listener) {
String a = "Hello Lambda";
int b = 1024;
String result = listener.doSomething(a,b);
Log.d(TAG, result);
}
在调用hello()
这个方法可以这样写;
hello((a,b) -> {
String result = a + b;
return result;
});
那么doSomething()
方法就会将a
和b
两个参数进行相加,结果是Hello Lambda1024
。
在Android中
的应用:
button = (Button) findViewById(R.id.button);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处理点击事件
}
});
使用Lambda
后表达式后为:
button = (Button) findViewById(R.id.button);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v) -> {
// 处理点击事件
});
另外,当接口的待实现方法有且只有一个参数的时候,还可以进一步简化
button = (Button) findViewById(R.id.button);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v -> {
// 处理点击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