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的只是过去,记录下来的才是历史。一旦有了历史,一个人就会厚重起来。
我是2016年3月决定开始记日记的,原因是,那段时间,叠加性的生活压力导致我睡眠不佳,基本每天都会做梦,经常有虚无感。
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看到现实中的一切,就好像从一个世界跳入另外一个世界,一种虚妄的感觉都会如期而至,让我觉得一切了无生趣。回顾昨天发生的种种,恍若隔世,细节已经想不起来了,竟连日子的轮廓也变得模糊不清。
想想将要开始的一天,也觉得即将面对的生活不一定是真实的世界,像在一团迷雾中行走一样,不知道会如何。
偶然的一次机会,跟一个多年的好朋友谈起自己的感觉,她强烈建议我写日记,记录每天的人和事、所思所想,并且说这样做对我有万般好处。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记日记,每晚临睡前都拿出一点时间回顾这一天的生活,做过什么事,遇到什么人,有什么感想和领悟,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我也会用讯飞语记把自己当时的境况记录下来,晚上抄录到日记本上,这样坚持了两个多周,记日记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有哪天如果漏记,就像生活中缺少了什么似的。
日记就这样成了我生活中和心理上的“伴儿”,我每天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和状态,包括能记得住的梦境。我向它诉说自己的心事,把它当成一个树洞,一个负面情绪的垃圾筒,一个自己心灵的安全屋。
慢慢地,它的作用显现了。我的睡眠越来越好,心态也越来越稳定,我的活力又开始复活了。
坚持到现在,我已经写了将近5本笔记本了。
兴之所至,我会翻看一下以前的日记,打开日记本,就像在播放纪录片一样,过往岁月,通过文字,连成了一幅画面,自己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就像电影一幕幕在我脑海重现,感觉仍然真切。
虽然,有时候是鸡零狗碎的只言片语,那也是我的往事便签,通过其中一句话,一个词的提示,能让我想起很多“故”事来。
再看那时那刻,很多愤怒,变成莞尔一笑;很多过不去的坎儿,也变得云淡风轻;很多的温暖和爱,仍然感受深切;很多怨恨的人也基本随风消散。尤其是那些负面情绪控制下,我用暗语(比如拼音字母,网络用语,英文单词)写下的发泄情绪的骂人话、粗话,现在重看,我会哈哈大笑……为自己的“才华”,为自己的小情绪,为过去的每一片岁月。
翻看完日记,只剩下感慨,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但是,因为有日记上记录的一切,我经历过的每一天仍然足够具体和形象,每一天都充满“故”事。
如果没有这些记录,我的过往岁月很可能就会随着“那年、当时、那时候……”变成模糊不真实的回忆。
后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是基于当下的一种建构。我的回忆必然取决于我今日当下的心情,过往岁月发生的一切都会被我的回忆和复述涂抹了太多的颜色,变得不真实,无法再现。就像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歌词: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日记的记录,却保持了我对往事的还原力,更让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厚重的历史。
等我老去的那一天,也许我还可以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日记,一边躺在摇椅上给自己的孙辈讲一讲自己的历史,享受着他们迷醉的小表情,多么美好的画面。
坚持记录,等待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