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改变习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痛苦的不是习惯本身
而是改变的过程
如果你感觉到痛苦
那一定不是习惯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请你伸出双手,然后双手交叉十指相扣,看一下你哪个手的母指在上面?然后请你旁边的人也照着这个方法做一做,你会发现其中有一些人是另一个手的母指在上面,假如你按照别人的样子去做,你一定会感觉特别扭。
什么是习惯?
习惯就是那些你觉得很自然,但别人很别扭,别人觉得很自然,你又觉得不舒服的事情。
习惯如何形成?
我们常说3周养成一个习惯,也就是同一个动作你要持续重复21次,才会下意识的做出反应。在之前你交叉手的时候,无论你是哪个手的母指在上面,请你改变一下,换另一个手的母指放在上面,是否觉得交叉起来不太顺畅?请你持续重复21次,你一定会觉得这活儿好多了,不那么难受了,不那么难受就是习惯了。
从《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这本书里得知,人的大脑结构分为:反射脑、思考脑及存储脑。反射脑只管此时此刻,靠的是直觉。比如别人说一种情形给你听,你想也不想就回应:“这不可能”,不经过思考做出反应;
思考脑也叫逻辑脑,管抽象思考,靠的是理性。比如别人说告诉你一件事,你不会立即作出反应,而是至少思考30秒给才给出意见或建议。
反射脑的形成是来自祖先的基因,在原始社会,人类生存下来必须有一套即刻反应的操作系统,比如,当祖先碰见一只比自己体形大10倍的猛兽,他还在思考:这只动物长的像我之前看过的?以我的能力有没有可能干掉它?好像这只动物咬死了很多亲人,我要怎么办呢?
相信这样思考下来,估计就没有我们人类的今天了,所以反射脑是人类自我保护、提高生存能力的必备硬件。久而久之,我们带着祖先强大的反射基因形成了一套反射系统,即习惯。
反射脑是依赖习惯快速作出反应,而思考脑依靠逻辑稍缓作出决定。
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
由此,足见习惯的力量,换句话说影响我们一生是的习惯,而不是逻辑。
我们5%的逻辑要与95%的习惯抗衡,这种力量实在太悬殊了,这是强大的基因所决定的,所以习惯的好坏便成了关键,一个好习惯受益终身,一个坏习惯自食苦果。
抗衡不如合作,不断将逻辑上认同的东西,通过反复训练,写入“反射脑”,让逻辑思考的东西通过训练成为一种习惯,用这些习惯去指导行为。
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晚上刷微信刷至深夜也不肯入睡,久而久之就失眠,接着抱怨为什么起床那么难!
思维脑告诉我们良好的睡眠是健康身体的保证,这是我们逻辑上认同的观念,将这种观念通过反复训练“写入”反射脑,坚持早睡21天,使晚上10:00或11:00入睡变成自然反应,让早睡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形成良好的睡眼习惯,享受由此带来的“复利生息”。
我们常说改变习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痛苦的不是习惯本身,而是改变的过程,如果你感觉到痛苦,那一定不是习惯。
养成阅读习惯的时候,很痛苦,看书成了催眠剂,翻开书没看二页眼皮就开始打架,不用这样吧,刷手机咋就那么精神呢?只能说刷屏成了习惯,而看书没有成为你的习惯。
当你用正确的方式固化阅读行为,从每天看30分钟到1个小时,坚持下去,慢慢你就会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不再痛苦,往往进入心流状态专注阅读2-3小时毫无感觉,哪一天不阅读了才会觉得不舒服,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就好比我有周更文章的习惯,已经坚持半年了,上周由于家里装修,事情实在太多,回到家只想葛优摊,静不下心来写文章。但我觉得特别不舒服,总想着什么时候一定要写文章,我还是未等到本周五更新,今天终于忍不住来写上一篇,这同样是习惯的力量。
觉得痛苦,只是因为还不是你的习惯。就像你习惯了晚睡晚起、每天刷屏、从不阅读,一切变得自然而然时,让你早睡早起、不再刷屏、开始阅读的时候,你会觉得浑身不舒服,十分痛苦。
而每养成一个好习惯,就相当于将逻辑上认同的事情“写入”一回反射脑,当更多正确的逻辑“写入”反射脑时,反射脑出来的直觉大都会成为正确的事情,我们大多数下意识的行为就会是正确的。
如果想让一生变得更成功,就那增加“将正确的逻辑写入反射脑中”的次数,不断把思考脑中的逻辑,变成反射脑中的习惯,让好习惯影响一生。
—THE END—
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CMT)
北京新精英企业版权课授证讲师
江西培训师之家-服务站副站长
写作爱好者/16年职场经验的快乐辣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