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完全不需要书签的书。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写道: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福贵并不是乐观豁达或被命运折磨地坚强无比,他只是被剥干净了。
生命从最初开始所添砖加瓦塑造的一切都被剥干净了:家庭、儿女、财富、社会。他对什么都没有希望了,当然也不存在绝望。
这时候死还需要力气,活着不用。
当一个人经历活着的种种磨难之后,他还能乐观的活下去,那么他就是一名不平凡的英雄,这使得他可以背负起接踵而至的打击,拥有着对抗挫折的勇气。毫无疑问,福贵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余华把种种磨难堆砌在了一个人的身上,使得小说更戏剧化,但又将故事埋在时代的种种变迁中,让人觉得又很真实,就是这种戏剧化和真实感,使得读者在读福贵的悲剧的时候既不觉得是过分旁观的戏外人,又能同时保持一颗怜悯和同情之心,深入其中与主角同甘共苦,好运捶顾他时,我们会欣然微笑,当他遭遇厄运时,我们会黯然落泪,悲剧接踵而至,我们和福贵一样无法喘息。当苦难终于过去,福贵依然乐观的活着,我们也被感染了这股积极的力量,从而学会更从容的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
小说的结尾老人的故事讲完了,他和牛渐渐远去,炊烟在田野的乡村里袅袅升起,黄昏转瞬即逝,象征着福贵老人短暂而又曲折的一生即将走到尽头,可我们不必感到悲伤,每个人短暂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苦难,但这些苦难终会过去,珍惜当下,好好地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