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也还算是爱看书的人吧,但参加工作不久的94年就买了《三国演义》,20多年也没能通读全篇。倒不是因为书非借不能读也,主要是读不进去,一来文言和白话相间的语言,有很多生僻之字,读来吃力,二来是同不喜欢战争片一样对不是你吞我就是我灭你的打打杀杀实在提不起兴趣。好几次想要跨越障碍,甚至拿了古汉语字典助阵都没能成功。如此三番五次地下来,只断断续续把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挑着看了个大概。好在家里有少年就通读三国的老公,还有读了三国还又自己买来《三国志》的女儿鞭策,更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俗语在那儿催撵着,让我感觉再不读三国,就真老了。于是这段时间又下决心拿起了书,准备先通读一遍。
说实话,已到不惑之年,读大部头的书还是有些吃力的,况且三国中的人物故事真是太纷繁复杂了,十来天了,只带着夹生饭通读(还是做不到不认识的字就查),才读到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而且目前我的感觉就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有时候一个故事都得反复仔细看才能推敲清楚。边读边感叹作者写就如此浩大工程的小说是怎样的呕心沥血,而且深深后悔读书迟读书少,如今精力已大不如从前。不过,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这一次读书和以往的心境不同,以前急着跳着看,现在心很静,能从前言开始一字一字地静心细看了,虽然众多的人物还是过目即忘,但最起码是都过目且走心了,而且已经坚持啃下三分之二了。并且啃着啃着,也发现了一些乐趣,觉得以前对这个“战争片”是有很多误解的。四大名著毕竟是四大名著,上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变幻的事件,作者怎样的胸襟韬略才能将其构思组织得如此精当清晰,上千个神形各异的人物,单是重点刻划的就近200人之多,这又需要多少独到的匠心和生动细腻的描写。之所以我以前爱跳着看一些章节,其实还是因为很多经典事件的家喻户晓,很多历史人物的深入人心。只不过那时候看的是一段一段故事,现在把他们串起来,放到整个大环境中再去看,对每个人的性格命运都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通过对很多人物细节的关注,对一些角色也有了新的认识。我目前的水平,也只能谈谈关羽。
关羽,以前只把他敬为神,但看完败走麦城一节后,想起前面作者对关羽一些很爱自己羽毛,常爱翘翘尾巴,不太尊重别人的小可爱小弱点的描写真是看似无意,但实属高明之笔,不露痕迹,笔墨含情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义不负心、忠不顾死,但又清高自爱,有点小傲骄的关云长。跟初出茅庐的诸葛亮较劲,对五虎上将中有黄忠的不满,要去西川跟马超比武的率真,拿到诸葛亮书信后遍示宾客的可爱,把这尊神还原为真实的人。而我以前只知道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现在看来,真正让关羽失荆州走麦城的,还是那些性格中的弱点,但正是那些小弱点让关羽可爱,真实,让关羽悲壮而无敌。正如书中对关羽的诗评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忠、义、勇是关羽的毕生追求,但喜欢诸葛亮“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之语也看出关羽的虚荣和自恋,他对其自身气质形象也有很高的标准。尽管这自恋又自负的性格最后害了自己也破坏了诸葛亮、刘备的全盘计划,但也没有妨碍多年来人们对他的喜爱,忠义二字足矣。至于后世统治阶级出于种种目的把他神化,那与关羽已经无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