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前领导把整个科室的人都聚在一起,很利索地说了句:“今晚改稿子,大家都留下来加个班”。
一屋子的校对朗读声、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声和着呼呼吹响的空调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大家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叫起来,加入这场“声势浩劫”中。
科长很大方地请我们到单位隔壁的小餐馆吃个夜宵,大家风卷残云地享受着这场“饕餮盛宴”,作为娇小玲珑的小仙女,不一会我的胃就被满满当当的各色食物填满了。吃不下的时候才发觉这顿饭吃的一直是鸦雀无声,大家都只顾着照顾自己的胃,完全忽略了周围的战友。作为唯一一个放下碗筷的就坐者,我的“沉默尴尬症”瞬间就泛起来了。为了消除内心的忐忑,让自己不至于像个傻瓜似的坐在那,我就开始寻找各种话题打破眼前的安静。当时也不知道是何缘由,就拿起桌子对面新进团队的小姐姐当做了话题中心。一向面部表情丰富的我先是对她挤眉弄眼,在成功获取她的注意力后就咧着嘴嚷起来:“姐姐是不是还没谈男朋友呀?”其实也就是无心的一问,因为我本身不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也无暇加入各种变形的八卦讨论,之所以这么问,无非就是觉得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而且这也是我们单位传来已久的“问候传统”。哪想得这一问,对面刚刚还沉浸在各种美食中满足享受的脸刹那间凝重起来,还夹带着丝丝红润,她放下筷子,耸了耸肩,射杀出犀利的目光的双眼直勾勾地看着我:“这个问题我不想回答你”。当时我的心咯噔一下,想着完了,摸到老虎屁股了,这和刚来的新同事第一次单位外聚餐就结下了梁子,我铁定要被她打进“交际冷宫”里,还要被扣上一顶“八卦隐私老大妈”的黑帽子,真是“祸从口出”啊。
其实不止一次遇到这种管不住嘴闯祸的事情了。我这个人一方面和人群聚在一起没话说时为了避免尴尬总是没话找话,另一方面遇到对方挑起的话题也总是愿意加入进去滔滔不绝,有点“人来疯”的性子。例如每天早上和中午跟同事一起吃饭。由于单位的餐桌是四人一桌,人多桌少,大家都喜欢就餐的时候坐在一起,聊聊工作、谈谈生活、天文地理、娱乐八卦,一样不落。但也常有因工作紧锁眉头、思考人生或者一时没有话题的时候,这时候老毛病又开始推着我说着一些根本没经过大脑思考的话,看着新闻发表发表意见也没啥,就怕不小心开了不该开的玩笑、戏谑其他人被传到当事人耳朵里,那可就惨了;最要命的是,面对同事急切的眼神,把最近领导安排的秘密工作透漏出去,本想着让大家先听到好消息心情愉悦,哪晓得消息一放出各种利益相关者第一时间就挤到领导办公室讨说法,这让原本计划好的方案只得作罢,好事变坏事,谁也没落好。
我总觉得自己的沉默尴尬症是病,得治。每次说出一些不经大脑思考得罪人的话以后,我就后悔不迭,恨不能把说过话的吃进肚子里,锁在阴暗的小角落,永远不放出。本来的岁月静好常被我的一句冲动搅和成惊叹该浪,不得安生。
说话是一门艺术,说得多不算啥,说的好才是真本事。嘴巴比脑袋快,往往适得其反。要么不说,要么思考完再说,任凭自己的口舌逞能耍帅还不如一时的沉默来得痛快。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建立并不在于语言的多少,也不是愿意对着你滔滔不绝的人就是真性情的好朋友;一份真诚的交流需要相互尊重,需要建立在彼此信任基础上的坦诚与温柔。
我知道自己嘴快的毛病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戒掉的,常常是前一晚为当日的“出言不逊、出语不雅”百般悔恨,第二天早上迎着初升的太阳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往往重蹈覆辙,无可奈何。今天把心里话写出来,也是希望自己能常常翻出来看看,记住“说话要过脑、别老增烦恼”,成为一个有语言智慧的人。
关注嘴巴,小心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