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有时很苦,光写文章也苦,而生活与文字的结合,却能孕育出美丽的花来,散发着馨香。文字也是忠诚的陪伴者,承载你的喜怒哀乐,经过时间的沉淀,酝酿成醇美的酒,余味悠长。
有人很喜欢我写过的一些句子,说真是超级美啊,充满着灵气。你写的字我也都认识,可换成是我,就写不出这样的组合。
其实,任何美好的句子或是深刻的观点,都是在经历过后,用眼睛,用耳朵,用嗅觉,甚至用全身的细胞去细微地感触,然后在脑海里的灵光乍现,如果那一刻没有抓住,换了情境与心情,再不会有这样的句子。就像谱曲,绘画,构图,编舞,文字和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样,是一瞬的艺术。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艺术家。
如果你也有表达与写作的欲望,却觉得自己没有文笔也没有门道,那么,你可以先听听,我与文字的故事。在故事的末尾,我也会真诚分享我的一些写作建议。
02
我从小并不喜欢语文课,也很少看文学类书籍,童年时光就是在山野田边,和男娃娃们办家家、捉泥鳅的时光里度过。8岁转学来到城市读书,还记得插班考试的语文作文实在动不了笔,最后没写完,不及格,学校差点没收我。
我发现城里人的生活真是不一样,电脑游戏、QQ聊天、溜溜球、纸牌等,前所未闻见所未见,我不是一个胆怯内向的人,我极力融入新生活的同时,也慢慢感觉到孤单,我似乎天生对游戏就不感兴趣,还是更喜欢田边边水边边,亲近乡野自然的基因一直保留到了现在。父母因为工作原因非常忙,总是会搬家,没有长久的熟悉玩伴,在家一个人的时候无处可去,便开始往书店里钻,那时还没有现在图书馆这么好的阅读条件,书店连个像样的座位都没有,常常一站一蹲,便是一天。这是我对文字最初的启蒙感知阶段。
小升初后,情窦初开,暗生情愫,心里的小兔子无处安放,就开始买密码本,把生活与自己的内心旅程写下来。翻开以往的日记本,零零散散的文字写了不少,有的写到一半,突然没了思绪,也就成了残篇,着实任性。以往有同学爱写古风,也有人小说写得极好,在杂志上还有发表,我从没想过自己写文是什么风格或类型,这个时候文字于我而言,是记录生活,可以用来倾诉的对象。
我这才发现,我与文字的相遇,没有什么正式的仪式,没有夹杂额外的目的,就是非常秘密地,自然地相处着,然后成了习惯。
后来,我在空间里偶尔发布日志,也写过博客,依然没有把写作当做什么光荣的任务,想到了什么就写什么,也一直都是一个人的狂欢,偶尔,与几个知心好友分享。到了大学,参加校园作家,延续自己的习惯,成了校园记者,接触了新闻文学,新闻的严谨客观,中和了我笔下文字的肆意随性。毕业后,成为了媒体文字工作者,在那一年接触着大量的文字内容,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笔下文字的定位与角色,也开始思考自己文字的更大价值。
而今,我依然和文字,岁月静好地相爱着。
我与文字的故事平淡无奇,但你会发现,文字并不是那么孤傲高冷,只要你愿意给它一个角落,它就一直在你身边,而所谓的文笔,不过是经过了岁月的打磨后,你与文字依然一直陪伴的最佳状态。
03
只有和文字相处的足够久,你才能去慢慢挖掘它闪亮的价值,让文字先成为你的习惯。这是我想通过这个故事传达的。
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快餐时代,太多东西瞬间出现又瞬间被遗忘,没有太多的地方可以让你停留,但相信我,文字绝对是值得你停留并留恋的地方,它会带给你感知人生律动的能力,带给你审美,带给你力量,带给你希望。
那么,怎么走出这一步,并一直坚持下来,让文字帮助你记录生活,美化生活呢?
以下是几点建议:
1、你需要抓住灵感与积累素材
灵感从哪儿来?通感。
调动你全身的,与外界相连的触角,去观察,去感知。然后,及时把灵光一闪的东西记录下来,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词,甚至一个字。
素材从哪儿来?阅读与旅行。
读什么?名著锻炼思想,散文锻炼文笔,小说锻炼行文。每天读100页书,时间约2h。好的字词句,摘抄下来。(如果你还是学生时期,可以多读难啃的名著文学并养成摘抄的习惯,因为入了职场,你会疯狂地选择那些能让你更快成长的功用之书或抚慰心灵的鲜美鸡汤,倒也不是越发功利性或越发脆弱了,不同的年纪,需求侧重点一定会有不同)
(现在的书籍五花八门,到底该怎么选择书籍呢?如果你还有时间,可以参考这篇我用经济学的概念拆解读书思维的干货文。链接:读书经济学)
去哪里?名山大川,俗世市井,甚至去欣赏你家楼下花园的一棵树,一朵花。
2、你需要持续完整的输出
一气呵成写下一篇完整的文章,很不容易,若是还追求惊艳,更不容易,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欣然接受残篇,慢慢学会字斟句酌。(一篇好的文章首先是立意,其次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3、你需要动力,动力来自于内心驱动,以及有人欣赏。
只有你带着真诚的心,不带任何目的性地去靠近与了解文字,文字也才能真诚拥抱你并给你积极的回馈。否则,你们只会彼此所累。
世上没有相同的灵魂,但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寻找平台,或者投稿,主动分享你与文字之间,永不离弃的故事。一直美好下去。
(后续会持续分享我的故事与写作历程,让我看到你,互相关注,一起相伴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