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
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
微笑背后若只剩心碎
做人何必惊得那么狼狈
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
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
就算下雨也是一种美
不如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痛哭一回
当年,刘德华一曲《男人哭吧不是罪》,让很多人产生共鸣。因为在年少时,身边人说“不可以流泪”,因为流泪似乎就等于懦弱,不够勇敢,不够坚强。 但是微笑背后的心碎和隐忍,只有自己懂得。
最近一期《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中,一个5岁的”小男子汉“也一再被提醒要坚强、勇敢,不能哭!5岁的安吉在得知妈妈陪他们吃过晚饭就要回剧组,晚上不能跟他们在一起时,不想让妈妈走,感觉很难受!泪花在眼睛里打转。看到儿子的这种情绪,妈妈马上开始劝导,希望安吉理解妈妈为什么要离开。
身旁的爸爸,看到儿子哭了,开始极力的劝儿子。而他用的方法是跟儿子强调:“别忘了,你可是24K的纯爷们” 想告诉儿子要做纯爷们就不能哭,就要坚强。
在送妈妈离开之后,安吉哭的更厉害了。爸爸牵着安吉的手,边走边劝安吉不要哭了。
上面的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特别是面对男孩子的时候。爸爸都希望儿子能够勇敢坚强,于是无法接受男孩子哭哭啼啼的。而且作为爸爸,自己小时候就是被这么教育过来的,现在也顺理成章的这么教育儿子。
然而,对于孩子的情绪,特别是一个才5岁孩子的情绪,更多的应该是接纳和疏导,而非压抑。电视中,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安吉极力去控制自己情绪的的那份难受。
根据父母对待孩子情绪的反应,分成四种类型:
忽略情绪型:忽视孩子的感受,希望通过劝说或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淡化孩子的情绪。
这类父母通常会说:“别害怕,没关系的。”“别哭了,一切都会好的。”“高兴点,别总这么闷闷不乐的。”
否定情绪型:比忽略型更强硬,认为情绪让我们软弱,认为负面情绪与不好的性格相关联,比较缺乏同理心。 比较喜欢说:“这么点事情,有什么好哭的。”“男子汉,要坚强,不要哭了。”等等
上面的例子中妈妈是用了忽略型,爸爸是否定型,双方都没有能够同理到孩子的情绪,努力让孩子把情绪被压抑下来。 如果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情绪是不好的,自己不该有情绪。 压抑的情绪不会消失,只是被冻在身体里了。就像歌词中写到的:
明明流泪的时候
却忘了眼睛怎样去流泪
明明后悔的时候
却忘了心里怎样去后悔
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好累
开始觉得呼吸有一点难为
选择否定或忽略情绪的父母,往往误认为如果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更加变本加厉的表达情绪,会更没办法控制。实则不然,当孩子的情绪被理解和接纳,能够帮助孩子更快的从情绪中走出来。 未来孩子也会更懂得调节自身的情绪。
放任情绪型:很多父母自己小的时候被管的太厉害,现在做了父母就走入另一个极端,对孩子的各种情绪都接纳。而只有接纳,却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对孩子行为的界限,最后孩子会变的更加情绪化。
情绪教练型:也就是我们推荐家长们能够做的类型。这一类型的父母会:
1、把孩子的负面情绪当成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机会
2、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标明情绪,
3、更有同理心,有耐心与孩子的负面情绪相处。
4、设立界限,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上面的例子中,情绪教练型的父母会看到孩子对妈妈的那份不舍。可以说:
“你希望和妈妈多呆一会儿,妈妈要回去工作,安吉很伤心是吗?”(标明情绪)
“妈妈理解安吉的感受,妈妈也希望能够多陪陪你。”(同理心)
然后给孩子一些拥抱,肢体接触上的安慰。
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哭一会儿,情绪得到自然的释放,而不用刻意的让孩子停止哭泣。
看到孩子情绪平复一些,再跟孩子说:“我们一起约定,妈妈做完这两天的工作,就回家好吗?”(解决办法)
父母觉得这么做很难,是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情绪也是被压抑,没有被理解的。所以我们会觉得很难。但是经过学习和实践,你会发现,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情商能力,也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