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折箭教子是巧合还是后人杜撰?
在中日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折箭教子的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是吐谷浑威王阿柴的折箭教子(简称阿柴说),成吉思汗的祖先折箭教子(也有成吉思汗母亲折箭教子
说。简称成吉思汗说),最后就是日本毛利元就的“三矢之训”说(简称三矢之训说)。而其中最早的故事就是吐谷浑威王阿柴的折箭教子的故事。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不同的地域,发生故事情节基本完全相同的故事,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后人杜撰的呢?
那么,我们就一个一个来看看吧,最早的故事是吐谷浑
威王阿柴(1)的折箭教子的故事。而这位伟大的君主的“折箭教子”的故事远远不是一个普通的口头传说。它被记载于史书《魏书》(2)和《资治通鉴》中
(3)。其中,分别是《魏书》卷一零一,《列传》第八十九《吐谷浑传》(4)和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卷的《宋纪二
宋文帝元嘉元年》(5),它们对该故事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魏书 吐谷浑传》中的“阿豺”和《宋纪二
宋文帝元嘉元年》“阿柴”就是吐谷浑威王阿柴,也有些书记作“阿才”。),而这个可以被看作是“原创”的作品在后来的岁月中,又出现了两个新的版本。
在
苍狼与白鹿崛起的岁月里,这个故事又出现在了蒙古草原上。成吉思汗,他的事迹就无需笔者多言了。这里所说的是成吉思汗的祖先折箭教子的故事是由其母为教育
其与其兄弟而讲的,这个故事笔者在元史中未曾找到(因为手头上没有《元朝秘史》,不知是否记载于其中。),就很难判别其真伪。但是,这个故事情节在小说和
电视连续剧中却经常出现(6)(7)。相信这个故事本身应该是有出处的,希望知道的朋友请告之,谢谢。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日本的战国时期,主人公就是赫赫有名的毛利元就和他的三个儿子,了解日本战国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个故事,在此就不多言了。这个故事跟成吉思汗说一样未见于正式的史料中,所以一样无法判别其真伪。
历史上的事件重复的发生的例子不在少数,但是一模一样的事件真的会重复发生三次吗?这一切难道真的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首
先,让我们看看阿柴说,这是三个故事中见于史书最早的故事,而且也是最早一个,应该可以作为历史事件来看待,也应该肯定他的真实性。第二个成吉思汗说发生
的年代不详(8),也无法找到史料作为依据。而且根据现有资料来看,成吉思汗说本身就无法证明它的真实性,故事是由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讲给成吉思汗及其
兄弟们听的,而这个故事又是出自祖先们的传说,这样的口耳相传的传说本身就存在着真实与否的问题,而且史书并无记载成吉思汗或是他的兄弟曾将这个故事告诉
他人,那么这个故事又是如何被后人知晓的呢?第三个,也就是三矢之训说,与成吉思汗说相同,也未见于日本正史中(暂时还没有找到可以证明三矢之训说是历史
事件的日本正史)。而笔者所找到的也不过是大规盘溪所著《近古史谈》和元田永孚的《幼学纲要》(9),这两本书本身并不能算作是正史,所以只能作为该传说
故事存在的依据,而不能证明历史上确有其事。其中,大规盘溪所著《近古史谈》还有这样的记载,毛利元就死前将辉元,元春,隆景叫到床前,以折弓箭为例教诲
三人团结维持主家。而事实是在毛利元就死前,隆元就已经死了。除了《近古史谈》的说法外,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故事发生在弘治三年(1557年),毛利元
就给予三个儿子《三子教训状》训戒时,演了这一幕。还有就是说元就公临终前对隆景和孙儿辉元说的(当时隆元已经过世,元春出阵在外)(10)。这种众说纷
纭的局面本身就值得怀疑其故事的真实性,就更能说明其并不像是有正史中记载的历史事件,而只是一个日本传奇故事中的一个。
如果大家不怀疑正史的真实性,那么阿柴说的真实性也就不用被怀疑了。那么,如果阿柴说真的是“原创”,成吉思汗说和三矢之训说的真实性就很值得怀疑了。
首
先,都没有正史的记载。其次,都有两个或以上的版本。在阿柴说发生(公元424年)后六百多年内,这个故事就被史书最少记录下来两次(11),这本身就说
明这个故事的影响力很大(至今都是中华儿童寓言的经典)。而成吉思汗说的具体年代很难考证,当然,如果阿兰豁阿是祖母而不是祖先,那么基本这个故事就应该
发生在1100年之后了(12),而这时,记载了六百多年前阿柴说的《资治通鉴》都已经成书了(1084年),当然,我们无法证明《魏书》和《资治通鉴》
是否会对蒙古特别是成吉思汗的祖母造成影响。但是我们可以证明,阿柴说绝对不会受成吉思汗说的影响,那么也就同时可以证明了阿柴说的“原创”性。那么,是
否可以说因为成吉思汗的祖母未曾看过《资治通鉴》,这个成吉思汗说也是独立发生的呢?现在看来也不能排除后人杜撰的可能,首先,吐谷浑的阿柴说可能未必只
会存在于史书上,它也可能会以多种形式存在于世间,如,口耳相传,戏曲中,说书中。它可能在少数民族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其次,除了汉人的史书外,古时的少
数民族也可能会记载阿柴说,那么就不排除,从一开始,阿兰豁阿就是成吉思汗祖先根据上述形式编篡出来。再次,这个故事到现在都还是像个传说,因为手头上没
有《元朝秘史》,无法证明是否记载于其中(13)。但即使成吉思汗说存在于《元朝秘史》中,也不能说明其真伪,首先,《元朝秘史》是蒙古人编辑的,这时的
蒙古人已经基本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汉人的文化,会不会受《魏书》或是《资治通鉴》的影响,而创造出这个故事,就很难说了。就像韩国人说自己是熊的传人一
样,都不过是后人的传说而已。帝王取得霸业后往自己身上附会传奇故事的例子不少,吉思汗说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三矢之训的故事在日本广
为流传,在日本甚至还有三矢之训的碑,但是这都不能证明三矢之训在历史上的真实性。首先,这个故事本身存在矛盾,前面提过,这里不表。其次,在毛利元就给
予三个儿子的《三子教训状》(14)中,也从未引用过这个故事,所以这个故事是否发生过都是一个问题。那么,三矢之训说是否是杜撰的呢?首先,我们要看
《魏书》和《资治通鉴》传入日本的时间,因为笔者没有《魏书》和《资治通鉴》传入确切的时间,所以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15)。在这里只好拿《资治通鉴》
在日本的交流中做粗略的推理,首先,我们可以肯定《资治通鉴》最晚传入日本的时间是1*年(16)。再由林罗山这条线索上寻找,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朱子
学在战国末期就开始了兴盛了(17),藤原惺窝作为日本朱子学的创始人不可能没有读过朱熹的代表作《资治通鉴纲目》。那么,以日本的朱子学在江户时代的影
响(18),江户时代的贵族及文人应该都会读到《资治通鉴纲目》或者是《资治通鉴》的原著。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资治通鉴》传入日本的确切时间,但是我们能
确定《资治通鉴》在日本的影响,特别是对江户时代的贵族及文人的影响。这样就更不能排除后人杜撰的可能,首先,战乱的结束就是文化生活的复兴,儒家注重对
历史及过去的态度,具有文化统治地位的日本朱子学也是一样的,那么就极有可能推崇毛利元就或是安芸国(现在的广岛县)的文人将阿柴说或是成吉思汗说附会在
毛利元就身上。
最后,但不是终结,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吐谷浑威王阿柴的折箭教子的故事应该未受到任何外界的影响,应该是有史以来,被历史
记载下来的“原创”故事。关于成吉思汗说,因为缺乏资料,尚不能对其做完全的定性,个人倾向于传说。至于日本毛利元就的“三矢之训”说,个人倾向于传说及
后人杜撰,首先,这个故事本身有矛盾;其次,在当时的日本,很多文人都以会写汉字和会用汉字做诗及懂中国史为荣,知道这个故事的日本文人应该不在少数。说
“三矢之训”是后人杜撰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阿柴说中是“取十九箭使折之”,成吉思汗说是“又把五支箭合起来叫他们折断”,这些合起来可能折不断,但是
“三矢”就很难说了,力气大一点的,说不定就能折断的。所以,不排除后人根据毛利元就给予三个儿子的《三子教训状》中的大意,在借用《资治通鉴》或是成吉
思汗说中的故事情节,附会出一个“三矢之训”的故事。
以上只是我的初步见解,尚未定稿(但算是发表了),呵呵。
(1)树洛干传弟阿才(阿柴),兼并氐羌数千里,居浇河(清海省贵德县),处诸羌中,号为强部。曾登上西倾山,寻找江源,以求至长江下游的通路,派使至健康,通贡于刘宋,被刘宋封为沙州刺史、浇河公。
(2)《魏书.吐谷浑传》阿豺有子二十人,纬代,长子也.阿豺又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3)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卷 宋纪二
宋文帝元嘉元年冬,十月,吐谷浑威王阿柴卒。阿柴有子二十人。疾病,召诸子弟谓之曰:“先公车骑,以大业之故,舍其子拾虔而授孤;孤敢私于纬代而忘先君之
志乎!我死,汝曹当奉慕为主。”纬代者,阿柴之长子;慕者,阿柴之母弟、叔父乌纥提之子也。阿柴又命诸子各献一箭,取一箭授其弟慕利延使折之。慕利延折
之。又取十九箭使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柴乃谕之曰:“汝曹知之乎?孤则易折,众则难摧。汝曹当戮力一心,然后可以保国宁家。”言终而卒。
(4)
《魏书》是纪传体的北魏史,《二十四史》之一,共一百三十卷,撰于北齐天保二年至五年间(公元551-554年)。当时受命修撰的虽有多人,实则由魏收独
力完成。魏收(公元506-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下曲阳(今河南省北晋州西)人。北魏时任散骑常侍,篇修国史。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
(5)宋文帝元嘉元年是甲子,公元424年,这里的宋文帝不是宋太祖赵匡胤开创的宋朝,而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开创的宋朝。宋文帝就是刘义隆。
(6)
金庸《射雕英雄传》附录一:成吉思汗家族 在中国北方很寒冷的地方,山野、草原、沙漠、树林里的人以打猎、捕渔和游牧为生。他们分为许多不同的部族,后
来都称为蒙古人。有兄弟两个,哥哥的眼力很好,所以传说中他有三只眼睛,额头中间还有一只。有一天,两兄弟站在高山上眺望,看见一群人沿着河过来。哥哥对
弟弟说:“那边车上坐着一个美丽的姑娘,可以做你的妻子。”弟弟走过去一看,见那姑娘果然美貌动人。两兄弟把那姑娘雅兰花抢了来,做了弟弟的妻子。雅兰花
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她丈夫死了。她又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大儿子暗地里议论:“爸爸死了,妈妈却又生了三个儿子。我们家里只有一个男仆,这三个孩子是他的儿
子罢?”雅兰花知道了两个大儿子的议论。在春天里的一天,她煮了腊羊肉给五个儿子吃,然后叫他们并排坐在一边,每个人给一支箭,叫他们折断,他们很容易的
就折断了;又把五支箭合起来叫他们折断,五兄弟轮流着使劲拗箭,都折不断。雅兰花说道:“大孩儿,二孩儿,你们怀疑三个弟弟是怎么生的,是谁的孩子。我也
不怪你们。你们不知道,每天晚上,有一道光从天窗中照射到我帐幕里,变成了一个淡黄色的男子,来抚摸我的肚皮,后来那人又变成了一道光,从天窗中出去。这
三个孩子是天神的儿子。你们五人都是从我肚皮里生出来的,如果一个个分散开,就会像一支箭那样给任何人折断。要是大家相亲相爱,同心协力,就像合起来的五
支箭那样坚牢,谁也折不断你们了。”
(7)成吉思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俞智先 朱耀廷
诃额仑昏了过去。等她醒来的时候,已经被抬回了蒙古包。诃额仑头上缠着青布,脸色苍白。她对跪在地上的铁木真和哈撒儿悲惨地说:“你们都听豁阿黑臣讲过阿
兰豁阿祖母折箭教子的故事,现在,我们的处境比当年阿兰豁阿祖母还要困难和艰险。金国人、蔑儿乞人、塔塔儿人的大仇还没有报;泰赤乌的塔里忽台和主儿乞的
撒察别乞又抛弃和掠夺了我们,使我们除了影子之外无有伴当,除了马尾巴之外再没有鞭子了。报仇雪耻的日子还在后边,你作为蒙古人希望所在的首领,怎么可以
兄弟之间自相残害呢?”
(8)祖先说是无法考证年代的。
(9)大规盘溪所著《近古史谈》是一本描写战国和江户时期人物趣事的书籍,出版大概在1850-1880年代左右。元田永孚的《幼学纲要》大概是一本讲思想品德的书,应该成书在1890年左右。
(10)出自战盟清原信圣的《 [小坑]毛利元就之妻妙玖》
(11)《魏书》成书于北齐天保五年(554),《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12)成吉思汗生于1162年,那么推算这个故事在1100年之后才会发生。
(13)元史中未见记载。
(14)渡边世祐先生的《毛利元就卿传》(1984年マツノ書店版)中的《三子教训状》隆元、元春、隆景に之を進まいらせ候。 右馬 元就
三
人の心持ちの事、今度、弥いよいよ然るべく申し談ぜられ候、誠に千秋萬歳、大慶此の事に候~、幾度も申し候、毛利と申す名字の儀、涯分末代までもすたり候
はぬやうに、御心かけ、御心遣ひ肝心までにて候~。元春?隆景の事、他名の家を続けらる事に候、然ると雖も是れは誠のとうさ(当座)の物にてこそ候へ、毛
利の二字、あだおろかにも思し食めし御忘却候では、一圓曲事(くせごと)無く候、中~申すもおろかにて候~。申しし事舊ふるきに候と雖も、弥いよいよ以て
申し候、三人の半、少しにてもかけこやたても候はば、ただ~三人御滅亡と思し召さるべく候~、余りの者には取り分を替えるべきに候、我等子孫と申し候はん
事は、別にて諸人之にくまれを蒙るべく候間、あとさきにてこそ候へ、一人も人はもらし候まじく候~、縦ひ又かかはり候ても、名をうしない候て、一人二人か
かはり候ては、何の用にすべく候哉、申すに能あたはず候。隆元の事は、隆景?元春をちからにして、内外の様共に申し付けらるべく候、然るに於ては、何の子
細あるべく候や、又、隆景?元春の事は當家だに堅固に候はば、其の力を以て、家中~の者に存分の如く申し付けらるべく候~、唯今いかに~我~が家中~に存
分の如く申し付け候と存ぜられ候へ共、當家よはく(弱く)成り行き候は、人の心持ちは相替わるべく候の条、此の兩人においても(御)心もち肝要に候~。此
の間も申す如きに候、元春?隆景ちがひ(違)の事候へ共、隆元ひとへに~親氣を以て毎度かんにんあるべく候~、又、隆元ちがひの事候へ共、兩人の御事は、
御したがい候はで順義叶ふべからず候~兩人の事は、爰元ここもとに御入れ候はば、つとに福原?桂などうへしたにて、何と成すとも、隆元の下知に御したがひ
候はで、叶ふまじく候間、唯今此の如く候とても、ただ~内心には、此の御ひつそくたるべく候~。孫の代までも、此のしめしこそあらまほしく候、さ候はば、
三家數代を保たるべく候の条、かやうにこそありたくは候へども、末世の事に候間、其の段までは及びなく候、さりとては、三人一代づつの事は、はたと此の御
心持ちに候はでは、名利の二つを失はるべく候~。妙玖(元就夫人吉川氏)ゑのみな~の御とふらい(弔)も、是にしくまじく候~五竜(宍戸氏)の事、是又五
もじ所の儀、我々ふびんに存じ候の条、③
三人共にひとへに~此の御心持ちにて、一代の間は、三人と同前の御存分ならでは、元就に於て曲くせ無く恨み申すべく候。唯今虫けらのやうなる子ども候、か
やうの者、もし~此の内かしらまたく成人候ひたるは、心もちなどかたのをくにも候たるをは、れんみん(憐憫)候て、何方の遠境などにも置かるべく候又ひや
うろく無力の者たるべきは、治定の事候間、さ様の者をば何とやうに申し付けられ候へ共、はからひにて候~、何共存ぜず候~、今日までの心持ち、速やかに此
れ分け候、三人は五竜の事は、少しもわるく御入れ候はば、我々にたいし候ての御不孝迄に候~、更に別無く候~。我等の事、存知の外、人を多くうしない候の
条、此の因果候はで叶ふまじく候と内々せうし(笑止)にて候、然るの間、かた~の御事、此の段御つつしみ肝要に候~。元就一世の内に報い候へば、申すに及
ばざる候。元就の事、廿の年、興元にはなれ申し候、當年の今に至る迄、四十余りが年に候其の内には大浪小浪、洞うつろ他家の弓矢、いかばかりの傳てん
(轉)變ぺんに候や、然る處、元就一人すべりぬけ候て、此の如くの儀、不思議にて申す能あたはず候、身ながら、我等の事、けなげ(健気)者、どうぼね者に
ても智惠才覺人に越へ候者にても、又正直正路者にて、人にすぐれ神佛の御まぼり(守)あるべき者にても、何の条にてもなく候處に、かやうにすべりぬけ候
事、何の故にて候共、更に身ながら推量に及ばず候~、然る間、はや~心安く、ちと今生のらくをも仕つかまつり、心静かに後生のねがひをも仕へたく候へ共、
其の段も先ならひ候て、申すに及ばず候~。我等十一の年土居に候ひつるに、井上古河内守が所へ客僧一人き來たり候て、念佛の大事を受け候とて催し候、然る
間、大方殿(弘元夫人)御出候て、御保ち候、我等も同前に、十一歳にて傳授され候て、是も當年の今に至り候て、毎朝多分に呪し候、此の儀は、朝日をおがみ
申し候て、念仏十篇づつとなへ候へば、後生の儀は申すに及ばず、今生の祈祷此の事たるべきよし受け候ひつる、又我等故實に、今生のねがひをも御日へ申し
候、左候間、御三人の事も、毎朝是を御行い候へかしと存じ候~、日月いづれも同前たるべく候や~。我等の事、不思議に巖嶋を大切に存ず心底候て、年月信仰
申し候、さ候間、初度に折敷ばたにて合戦の時も、既にはや合戦に及び候時、厳嶋より、石田六郎左衛門尉、御久米おくまい?巻數かんじゅを捧げ來たり候の
条、さては神變と存知、合戦弥いよいよすすめ候て勝利し候、其の後巖嶋要害と為す普請をし、我等罷り渡り候處、存知の外なる敵舟三艘、風とふと來候て、合
戦に及び、數多く頸を討ち捕らふ、要害の麓にならべおき候、其の時我等當まさに存じ候、さては當嶋に於て弥いよいよ大利を得べき寄(奇)瑞にて候や、元就
罷り渡り候時、此の如くの仕合わせ共に候間、大明神の御加護も候も、心中安堵し候ひつ、然間、巖嶋を皆々御信仰肝要本望たるべく候~。練々と申す度、今度
の次に申すにて候~、是より外に、我々腹中、何にても候へ候はず候、ただ是まで候~、次ついでながら申し候て、本望只此の事に候~、目出度々々、尚々、忘
れ候事候ば、重ねて申すべく候。又、此の状、字など落ち候て、てにはちがひ候候事もあるべく候、御推量めさるべく候~。恐々謹言
(弘治三年)霜月廿五日 元就(花押)隆元元春 之を進まいらせ候隆景
(15)
《魏书》成书于北齐天保五年(554),《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而其中将近有一千多年的时间,日本在这段时间内频繁有国使到访,我国史书肯定被带回了日本。并且成吉思汗说估计在1271到1368年之间就已经形成,
这个著名的故事情节可能会影响日本第三次。
(16)1*年,幕府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命令林罗山编纂国史。林罗山首先编写了自神武天皇至
宇多天皇的历史,共40卷,题为《本朝编年录》,并奉献给将军。熹就司马光《资治通鉴》写了《资治通鉴纲目》59卷,从名分论的观点把伦理政治分为正统与
非正统、华夏与夷狄、王道与霸道之别。这种大义名分论思想对日本史学影响极大,林罗山的《本朝编年录》(即《本朝通鉴》)就是一例。
(17)藤原惺窝 日本朱子学的展开是从藤原惺窝(1561—1615;元和元年——永禄四年)开始,惺窝名肃,字敛夫,号惺窝,又号紫立于,播磨人。《日本的朱子学》作者:朱谦之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18)在德川时代前期的思想界,儒学占统治地位,尤其是朱子学作为“官学”达到鼎盛。由于朱子学提倡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大义名分论”,因而在镰仓时代随禅宗传到日本时就受到统治阶级的欢迎,但当时及其后很长一段时间是与佛教混合在一起。战国时代末期,京都相国寺僧侣藤原惺窝热心儒学,并经常与各国大名交往,后来受到朝鲜学者姜沆的影响专心朱子学,同时逐渐脱离佛教的世界观,还俗后致力于朱子学的独立。 日本简史(试用教材)www.zisi.net/forum2/10597.htm
鸣谢
在行文期间,得到了丰臣家--新势力论坛、日本古代史论坛及新战国联盟论坛的朋友们的帮助。
特别感谢丰臣家--新势力论坛的不懂战国、日本古代史论坛的真田豪及新战国联盟论坛的清原信圣所提供的资料。
没有朋友们的帮助,我无法顺利的行文,再次感谢朋友们。
遗留问题
1 找不到《资治通鉴》收集资料的确切方法,无法判断其中是否会出现伪历史的情况。
2 找不到成吉思汗的祖先折箭教子的史料记载,无法确定是否其为后人伪作,也无法确定其形成的确切年代。
3 找不到《资治通鉴》传入日本的确切时间,无法确定《资治通鉴》对日本战国的影响。
4 找不到 三矢之训的史料记载,无法确定是否其为后人伪作。
申明
本作品因收集的资料尚不齐全,对于很多问题都无法做定论,也就是本作品尚未定稿,发到论坛上是为了能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所以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请勿引用或是转载。
后续:
其
中的部分问题已在后来的文章中找到了线索,本文的属于探讨类的文章,没有对该事件作出明确的判断,后来的那篇“再谈”也虽然给出了我的回答,但是那也不能
作为明确有力的回答,只能说是我个人的判断。大家可以参考felix3先生的《从毛利元就的三箭之训说起》,那里有更翔实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