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课程”?为什么要学习“全课程”?带着疑惑又期待的心情,走进了当代教育家杂志社总编辑、全课程创始人——李振村老师的讲座。
亲切幽默的村长一上来,给我们抛出五个关于大脑与身体的判断题,让我们凭直觉作答,从而引出对于认知原理的探讨。
村长给我们分享了第一代认知科学——冷认知。心理学家霍姆斯认为学习只与大脑有关,与身体无关,这是一种离身学习。于是,开展了这样一个案例:对抑郁患者进行肉毒素注射,让皱纹消失,患者无法通过蹙眉来表达负面情绪,从而得到减负。这一实验表明不仅仅是大脑控制身体,我们的身体也影响着大脑。由此引出第二代认知——热认知,即具身认知。身体可以强烈的干预大脑和情绪的,人在开心的时候会微笑,而如果微笑,人也会趋向于开心。又通过一系列举例,如有力的姿势、丝袜实验、咬棍子实验等,都论证了具身认知这一原理。
那么将这一原理运用到学习中会有怎样的效果呢?又通过实验,让孩子们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代表学习的玩具进行学习,实验证明学习效率是最好的。听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了我们音乐课程中的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和体态律动,借助音乐教具,通过身体实践,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体会音高、节奏,让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形象,从而更有效的理解与掌握,并乐在其中。由此可见,身体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村长提到的教育戏剧,这一课程是我比较感兴趣,也是期待了解的。教育戏剧即用身体来学习,用身体表达自我、对接世界、理解他人。这门课程外在欧洲名校是必须课程,教育戏剧学的不是表演、不是舞蹈,是打开身体。所谓久坐无创新,久坐无创意,只有让身体参与学习当中,大脑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门课程与我们的艺术,我们的音乐息息相关,我很期待能深入了解并体验这门课程的神奇与魅力。
下午聆听了七位老师精彩的全课程分享,这七位老师都是语文和数学学科,但他们的课程融合了各学科,有心的设计,有爱的课堂,链接了生命与生活,在他们的课堂里我看到了孩子的天性,看见了童趣,不禁感叹全课程的魅力。从这两科全课程的分享中,我也发现对于我们音乐学科的融合运用是十分频繁且有效的,由此心生感慨,音乐与各学科是如此的紧密相联!为什么呢?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音乐看似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我们音乐教学中,应将各科的知识技能相互渗透,融会贯通,软化学科边缘,在愉悦地学习氛围中学习音乐,汲取各科知识营养,促进孩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那么这对于我们音乐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要多多向各科老师求教,努力钻研各科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努力成为一位全能、全人的音乐老师!
一天下来,收获满满,让我了解到全课程全课程是全脑、全身、全方位、全时空,全人的教育;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工具,也是一种策略;它是回到教育的原点,是回到生活的原点,是回到生命的原点。
学习感触深刻之余,还令我十分感动的是学校不仅提供了如此优质的资源让我们学习,休息期间,还为我们提供了精致的茶点供我们享用,倍感暖心!感恩这一切!全课程学习之路漫漫,希望在日后的教学中能好好运用全课程理念,营造开放、自由、有趣、有序、有爱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