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粟读书会本周讨论话题:
回想自己平日的状态,是否身忙心也忙,没事做又坐不住,事情一多就开始焦虑不安、特别着急。
思考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做事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何在繁忙快速的生活节奏把心安定下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
薛老师评:这个话题很好,但如不结合《大学》七证来讨论,会落入空谈……
先看看“安”在《大学》的七证里是第几步?第一步知明白吗?知与止的关系如何?止都不懂都做不到,妄念纷飞,何谈安心,哪里安的了?
平日里的状态: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内心是波涛汹涌。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心里空荡荡的,感觉很空虚,坐不住,看看这个、动动那个,或者心里琢磨琢磨事儿,幻想一下等等。事情多的时候神经都紧绷起来,会着急,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像蒙头苍蝇似的去做事,很少能注意到自己那一个一个的思绪和念头;在路上走的时候,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会走神;心里是乱的,什么都想做的,欲望太强,想要的太多,没有头绪,一团糟的。状态差的时候,思绪纷飞、焦虑重重,情绪很大,也很容易发火,陷在情绪、嗔恨里。
思考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做事的?
在这种状态下,事情做不好,因为内心不静、不定,会很抗拒事情,一直拖延,做事丢三落四没有条理,出特别多差错,进而导致许多返工,低效率低质量;做事上也没什么节奏条理,逮着哪个做哪个,事情没有什么进展,感觉很糟糕的同时又着急,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容易有情绪,担忧、恐惧等;因为有焦虑有恐惧,带着这些情绪心很累,很累,睡不好,吃饭也吃不下去,不能很好的活在当下,实在受不了这样的折磨;这样的状态就使得我感觉时间是在飞快的流逝,而对于自己做过的事情印象很浅甚至没有多少印象,不会有深刻体会和总结。自己也感觉一天下来很累,这样循环下来身心容易疲惫。
背后的原因:
散乱昏沉,脑袋里都是思绪,浆糊般,在没有觉察状态下,被各种外在事物环境影响内心,影响情绪,不能做主,无头苍蝇一般。妄念乱飞,“止”不住,没有清明的头脑,做起事更力不从心,着急还做不好,容易有情绪,事情自然也不容易做好。
如何在繁忙快速的生活节奏把心安定下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
老师经常强调一句南老的话:“一般人的人生是糊涂的。”,无论外在的节奏是否快慢,我们总是在思想、乱想、幻想,心是不安定的。
“安”在《大学》的“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里是第五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而后有定”,“知”和“止”的关系是先“知“道才能“止“。“知”的意思是:知道念头是生灭的、自己有念头和没有念头的时候都清楚,觉察到自己又东想西想了。“止”是停止的意思,就是不跟随前一个念头、又没生起后一个念头的一种当下清净的状态,当念头没有了周围的声音呼吸等等都能自然感觉到的状态。“知止同时”:觉察到自己妄念纷飞时,就进入“止”的状态了,但“止”的时间长短又有不同。在《原本大学微言》中南老师第十五章指出:“止”是“定”的因(前奏),“定”是“止”的果(成效)。先懂得把自己的妄念乱飞平息下来,才能做到静,这样定久了才能谈到处事不惊、不为外物所扰。所以,有许多同学醒悟,自己“止”和“定”都没有做到,安从何来?离“安”的境界还远着呢。我们要先在“知止”上用功,学会把那那如滚滚洪流,滔滔不绝的思绪停下来,系心一缘,制心一处,听声音,观呼吸,做到能知,知道自己有妄念,知道自己又胡思乱想,次数多了,“止”多了,慢慢状态会好很多。
同学们的经验分享:
1、在这种状态下,很多时候我会找着朋友聊聊,或者给自己安排一些任务,看看书或者做做事。但觉得也是治标不治本,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
2、我印象深刻的是,上一周周日下午,自己在办公室看老师的书,同时提醒自己听外面的声音,那十几分钟让人感觉很舒适而且记忆很深刻,也有一种心里稍微安下来的感觉。但是平时身上的那股无形力量很强大,以后还是要多做善事,多多日行一善,积蓄力量,也多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呼吸和声音上。
3、听声音、观呼吸时能觉察到这些持续、强迫性的念头,觉察到念头就没了,纠结也就不存在了。
薛老师的苦口婆心:
关于什么是“知止”及“定”、“静”、“安”等,请好好去看《原本大学微言》,切不可自我揣度之。须了解什么是“知”和“止”,要真的懂得而不是概念。切记唯有此法才是解决痛苦纠结的根本之道。想有所获往前走,实证到真东西必须先老实下来踏实下来,把”我认为”、”我觉得”丢掉,老老实实,否则你入不了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