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这三国开端,不是在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而在于董卓举兵进京。董卓,字仲颖,这个亲手掀开乱世帷幕的人,无愧一个“雄”字,无论英雄、枭雄、狗熊。
仗剑江湖去,愿归来仍少年
“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力气大就不说了,两边各带一箭筒,还能左右开弓,调皮的少年多半任性,谁年轻的时候没有一段武侠梦呢。
更何况董卓的父亲董君雅还是个县尉,身为官二代的董卓,喜欢四处结交朋友,无论羌汉,还是个豪爽的性子,出手大方还爱帮助朋友。一次招待少数民族兄弟,吃光了自家的牛羊,羌人知道他家的情况,感动的不行,回去一合计,不能亏待了兄弟,凑了上千头牛羊送来。有了这么一出儿,以后推举个领袖什么的第一反应就是董卓的名字了。
青年戎马倥偬。
董卓作为“六郡良家子”加入御林军,随后平定羌人叛乱有功,给他升了官,这时候他说了句感人肺腑的话“为者则己,有者则士”意思是功劳不是他一人的,封赏都该分给士兵,也难怪不少男儿为他抛洒热血。
有了官身董卓就着手培养自己的势力,“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收拾了周边的不稳定因素,再加上一批百战余生的精锐,西凉这块土地上也有了董卓的声音。
随后黄巾乱起,董卓奉命征讨却又不甘心当炮灰,就带着一群新兵蛋子上场了,先是不愿意进兵,被催得急了干脆送了场败仗,结果被罢官。
接下来凉州叛乱,董卓这个地头蛇再次被启用,决堤放水,借水势击败了马腾、韩遂,一跃成为西凉系的领袖。
中年闷声发大财
名声大拳头硬,周边也没人敢惹,董卓一家独大,发育得越来越好。汉灵帝看不下去了,想要把董卓召过来当“少府”,九卿里排最后的,说白了就是个大内总管,就想着董卓在眼皮子底下安生点。
没想到董卓拒绝了,说着边疆不稳,西凉还有一大家子人嗷嗷待哺,拽着他不让人,又暗示他走了一大帮外族人没人管出点乱子可不好。明摆着胡说八道,汉灵帝还无可奈何。
等汉灵帝病重又想起他来了,让董卓去当并州牧,这倒是个好位置,一般不是汉室宗亲还真当不了。但有个附加要求,要把部队交给皇甫嵩接管,董卓可不乐意了,这是他的命根子呀,他说和士兵们在一起十年了,感情深舍不得他们,想把士兵一起带走。汉灵帝当然不同意,又管不了,只能训斥一通了事。
至此,董卓也深知朝廷孱弱,默默把部队拉到河内郡等候时机。
老年骄狂
不多时,机会就到了,汉灵帝驾崩,爆发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想着找外援帮忙,一看董卓最近阿,急召董卓过来“清君侧”,士族们本来以为找了条“狗”,没想到来了匹“狼”,还是只贪狼。宦官们先下手为强,干掉了何进,却给了董卓机会,接管了何进手下的士兵,又策反吕布侵吞并州军,一手遮天。
后边就是熟悉的剧情,董卓扶持汉献帝上位,自己当个太师,权倾朝野。其实董卓也未必没有可取之处,当时救驾,他大喝一声“天子何在”无人敢应,与汉少帝刘辩交流,听着语无伦次难以交流,而陈留王刘协倒是对答如流,自此存了废立的心思,但想当个权臣扶持个傀儡就行,何必找聪明的刘协?还不是照着当初的伊尹、霍光想留下个忠臣的名号。
要是董卓真的有那么天怒人怨,哪些名士为什么还接受他的征召,蔡邕、荀爽、陈纪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连董卓死后也不再接受别人的征召,气节可见一斑。
董卓后期的过错也很明显
放任士兵烧杀抢掠,祸害百姓;残杀大臣,掠夺各家财物;铸五铢钱祸乱经济;火烧洛阳,擅自迁都;毁陵盗墓,废后弑帝。最后惹来诸侯联军,又被吕布除掉。
关于董卓,大多数评价都是负面的,却不能否认他的能力,明明把握住了机会,可惜没摆正心态,又何尝不是一个失败者的历史。想一下,要是董卓笑到了最后,天下是什么样?
看官感兴趣的话,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