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理解外地工作的人坚持不下去返乡了的。
2005年第一次在上海,一个人从小阁楼搬行李到楼下,连滚带爬;2006年,一个人在重庆住院;2010年的广州历经艰难老板说不干就不干了撤资,一个人面临走还是留的选择。当然还有2014年,老崔看着我半死不活的样子对我说出哪天想回来了我这里永远有你一个房间…我好像有好多次面临是不是应该回家乡的选择,但没有一次选了回头路。
工作的时候,很多委屈是一样的。妈妈的怀抱虽然温暖,却总是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回到舒适区。想了想,可能我的胃没有归属感,什么地方的食物也都能勉强接受,因此无论漂泊到哪里,都不会有背井离乡的感觉。有时候很羡慕Mark总对家乡米粉的迷恋,想了好久我都不能确定什么家乡美食能够让我这么有热爱的感觉。一晃出来已经超过12年,那些委屈早都雨打风吹去了。
身边不少朋友选择回到父母身边,不少人发展到某个阶段又看破红尘滴回到家乡发展。暂时还不知道未来的我会做什么选择,但是好像很难回到起点。
不是北上广深让人想撤退…让我们撤退的是压力,是不好混的挫败感,是孤独无法依赖谁的悲痛,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孤独。
有时候想想,出来的混成了其他城市的居民,也并非是什么成功的标志,但是从内心的成长上来说,无非就是克服了一些困难,得到了更多的历练。
父母总会老去,而我们也想自己的孩子呆在身边,最后我们非常可能几代人在同一个地方。或者活成地头蛇,或者变成止步不前的保守家族。在这一点上,找到了一些和Mark总共性的地方,就是死扛着也要在外面坚持下来。前天逗周子博让他回去和他光头爷爷共享乡间小别墅,他喝着奶,腾出一只手摇一摇拒绝了。和爸爸一样,他把家乡当成吸取能量的地方吧。
每次因为“照顾年迈的父母”回家了的朋友,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工作可以有很多,父母只有一对。但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不要带着“付出感”,一说就是:“当初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你们”…那就伤感情了…父母也会忍不住说出你本身逃避困难回来的尴尬事实。如果决定回去,就是个理性的选择,衡量得失后的决定。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在一线城市高压环境去刷存在感,三四线城市也充满机会。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想啃老的人,走哪儿也都需要啃老。想明白这些,知道这是一个“自己”的决定,并对此负责就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享受孤独并不是一件坏事.
愿你在外奋斗的每一天,内心都温暖如春。
坚强的时候可以落泪,不够坚强的时候也可以撤退。
晚安,奋斗的人儿们,你们都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