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终生的相互依赖性使得人际关系成为我们生存的核心。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归属需要——与他人建立持续而亲密的关系的需要。
什么造就了友谊和吸引
接近性
接近性是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源。
相互交往
地理距离并不是关键,功能性距离——人们的生活轨迹相交的频率——才是关键。这样的交往能使人们寻求彼此的相似性,感受对方的喜爱并把自己和他们知觉为一个社会的单元。
对相互交往的预期
接近性能使人们发现共性并交换回报,更重要的是,仅仅是对相互交往的期待就可以引发喜欢。
预期的喜欢——期望某人是令人喜爱的和容易相处的——能增加与之建立的互惠关系的机会。
曝光效应
200多个实验结果显示,熟悉不会导致轻视,熟悉诱发了喜欢。
对于各种新异刺激的曝光都能提高人们对它们的评价。
曝光效应违背了我们通常对厌倦的预测——重复听到的音乐和反复吃的食物会引起厌倦——兴趣降低。
人们大概能够马上记起喜欢或厌恶的事或人,但却意识不到喜欢或厌恶他们的原因。扎伊翁茨认为,情绪相比于思维是更及时的东西。
外表吸引力
吸引力和约会
研究者考察了各种可能因素,能够非常肯定哪个因素的重要作用的话,那就是个人的外表吸引力。
匹配现象
人们一般与自己具有同等吸引力的人结成伴侣。研究表明,夫妻、约会对象、甚至志趣相投者之间的吸引力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
"爱情只不过是一种让对方感到满意的交换,双方在权衡了各种的价值后,都得到了自己所期望的大多数东西——埃里克·弗洛姆,《健全的社会》,1955"
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
存在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美的就是好的。
有吸引力的人和无吸引力的人,他们之间的微笑差异很可能来源于自我实现的预言。这样看来,影响社交技能的关键,并不在于你看起来怎样,而在于别人怎样看待你,以及你对自己的感觉怎么样。
谁具有吸引力
真正的吸引力其实就是完美的平均。
进化心理学用繁殖策略来解释性别差别。(这段很有趣,不过不详细介绍,本章中的介绍也比较简单)
对比效应也会产生作用,什么对你是有吸引力的还取决于自己的比较标准。
最后,我们不仅会认为有吸引力的人是讨人喜欢的,而且会认为讨人喜欢的是有吸引力的。
相似性和互补性
物以类聚吗
相似性导致喜欢这种效应已经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得到验证。
不相似导致不喜欢
不同的态度对喜欢的抑制作用甚于相似态度对喜欢的促进作用。
对立引发吸引吗
在很多方面上,相似性是主导因素。互补性引发吸引这种观点听起来具有说服力,但是它从未得到研究者的证实。
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喜欢通常是相互的,接近性和吸引力影响我们最初为谁所吸引,而相似性会影响长期的吸引。
实验研究证实:告知某些人他们被别人喜欢或仰慕的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回报的感觉。
同时,消极的信息更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什么是爱情
激情之爱
如何测量爱情,斯滕博格的爱情三成分理论:亲密、激情、承诺:
- 完美的爱=亲密+激情+承诺
- 伴侣之爱=亲密+承诺
- 愚昧之爱=激情+承诺
- 浪漫之爱=亲密+激情
激情之爱是神情的、极富激情的爱,哈特菲尔德把激情之爱界定为“强烈渴望和对方在一起的一种状态”。
为了解释激情之爱,哈特菲尔德指出,任何一种既定的生理唤醒状态都可以被归结为某种情绪,究竟被归结为哪一种情绪则取决于我们对这种唤醒状态如何进行归因。
如果激情是一种被标识为“爱情”的能带来兴奋感的状态,那么任何一种可以增加兴奋感的东西都应该可以增加对爱情的感受。
沙克特和辛格提出的情绪的两因素理论认为,当处于兴奋状态的男性对女性做出反应时,他们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某些生理唤醒错误地归于这位女性。
伴侣之爱
伴侣之爱是通过温馨而相互依赖的方式实现的。
哪些因素促进了亲密关系
依恋
人在刚出生不久就会产生许多社会性反应:爱、恐惧、愤怒。社会依恋作为一个强大的生存动力,使得婴儿和父母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所有的爱的依恋中都有一些共有的元素:双方的理解、提供和接受支持、重视并享受和相爱的人在一起。
大约七成的婴儿以及接近这个比例的成年人,都会表现出安全型依恋。
大约两成的婴儿和成人表现出回避型依恋。
大约一成的婴儿和成人会表现出焦虑和矛盾的行为,成为不安全型依恋。
一些研究者将这些不同的依恋类型归因于父母的反应方式。哈赞概括出了如下观点:早期的依恋经验形成了内部工作模式或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独特思考方法的基础。
公平
长期的公平
不斤斤计较是友谊的标志。在婚姻中,只有当对方自愿做出某种正向的行为时,我们才会把它归因为爱情。
对公平的知觉与满意度
知觉到的不公平会导致这样的结局:觉得不公平的一方会更加沮丧和苦恼。
自我表露
最值得信赖的结论是,人们之间存在表露互惠效应:一个人的自我表露会引发对方的自我表露。我们会对那些向我们敞开胸怀的人表露更多。
亲密关系是如何结束的
离婚
离婚的风险一方面取决于社会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和谁结婚。符合下列条件的夫妇通常不会离婚(个人保持怀疑态度):
- 20岁以后结婚
- 都在稳定的双亲家庭长大
- 结婚之前谈了很长时间恋爱
- 接受过较好且相似的教育
- 有稳定收入
- 居住在小城镇或农场里
- 结婚之前没有同居过或怀孕过
- 彼此之间有虔诚的承诺
- 年龄、信仰与受教育水平相似
基于稳定的友谊和相近的背景、兴趣、习惯和价值观去选择伴侣会更好。
分离的过程
健康的婚姻并不见得没有冲突,而是夫妻双方能够调和差异,并且他们的情感能够胜过互相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