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泣,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书生"一词比喻只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实践,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示例更是指出了这些期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书生由于以书为生,不善与他人打交道,所以常常不得志。
教育普及,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越来越多的无用书生。三四岁起便开始学前教育,六七岁时正式成为一个小学生。十几年间都呆在学校里,每天的生活里大部分都是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又是什么促成了知识付费的出现,为什么会有知识变现的需求呢?
除了卖知识,书生们还能做什么呢?书生们又想做什么呢?
书生不再卖知识的时候,他的人生要如何继续?
黄景仁少时家贫,生活艰苦,靠寡母一人操劳维持生计。“天生我材必有用”想到自己偶像的这一句诗,内心苦涩,哪儿来的千金能给自己散尽呢?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也是个人成长的资粮。然而始终隔着纸张,是无米的饭,是心中的汤。
若黄景仁能在今天生活,想必不必再为生计奔波发愁,但今天以及今后的书生却依旧要为生计奔波发愁。
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人要用在哪里,书生要怎么书写人生?隔着纸张,输给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