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熟悉的清明诗,一幅活灵活现的清明节画面。每年家家户户都要过这个节。给祖宗烧香烧纸钱,送吃送喝的。我自打结婚后就很少再经历那个上坟烧纸的场景了。因为远嫁她乡,路途遥远。那幅画面里已经没有了我。可我还是非常怀念以前过清明节的那些日子。
因为我是家中长女,每年清明节爸爸都会带我去上坟烧纸钱。清明节前要做好多准备工作。妈妈要做一些好吃的菜、点心、汤。还要准备时令水果和茶水,有时还带点酒。爸爸需要到街上买纸钱和烧的黄纸。我还记得家里有几年清明节的纸钱是我用爸爸买的模具拓的,拓纸钱感觉很好玩。什么都准备停当,爸爸带着我就出发了,因为比较远,坟地一般都建在离村舍比较远的地方,我们骑着自行车,带的东西挂在车把前哐里哐啷地晃着,一路前行。
那个坟场很大,周围七里八村的人没了都埋那儿,真是过节,路上人很多,三三两两的,前的前后的后,开车的、赶毛驴车的、骑摩托车的、骑自行车的,还有走路去的可能离得比较近吧。一段一年四季贫寂的马路,此刻变的熙熙壤壤,不同寻常。
快到坟场远远就见到处青烟袅袅,有的新坟上还飘着白幡。有哭的、有碎碎念的、有跪拜的、有磕头的也有笑闹的小孩子。我和爸爸找到祖宗的坟头时,族里的人也都陆陆续续到齐了。长辈们先在祖宗碑前的地面上铲平一块地方,然后开始摆好各自带来的黄纸,纸里事先已经夹好了纸钱,有人用火柴点燃了一张黄烧纸引着了其它的纸张,火苗上蹿蔓延,有的人就把纸抖开让纸钱充分燃烧,其他人就开始把各自带的食物全摆开来,往其他没立碑的亡灵坟前都撒一点,嘴里都念着吃点什么什么喝点什么什么,收钱了怎么怎么的的,我们小孩子就有样学样的跟着做跟着说,我心里却在想难道人没了真得到另一个世界去了,那个世界也需要钱?
对于小孩子来说喜欢过清明上坟,归根结底是因为有好吃的,还有那种过节的仪式感。纸烧成灰了,还有烧黑的纸屑在风中飞舞。长辈们发话了:“先人们都吃过了,大家先磕头,磕完了就开始吃东西。”话音一落,我们这些孩子都呼啦啦跟着长辈磕头,三个头都磕的参差不齐的。完了就都开始忙吃的了,你尝尝我家的我尝尝你家的感觉像家族聚会野餐,其乐融融。吃完东西,有的人还在坟场挖野蒜吃。
随着我们的长大,成家的成家,远嫁的远嫁,儿时清明节的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小家庭,三三两两的去上坟,烧的烧,走的走,像盘散沙。老坟依旧新坟倒添了不少。现在每每清明打电话回家,都是妈妈絮絮叨叨的说:“你爸带你弟都上过坟了,路上碰到谁谁谁的都上完坟回来了。”
今年弟弟也成家有了孩子。家里人也多了起来,爸爸上坟可以多带个人了,想想也觉得蛮开心的。希望祖宗地下有知,清明节没到的儿孙们太远不能到坟头烧纸,但心里惦记着他们,希望他们保佑儿孙们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