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因为被责备而改变,一个人愿意改变,是因为感受到了爱。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每个人在每个当下都已经做到了TA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强调缺点只能让缺点得到强化。比如:“你怎么这样粗心?”不断地重复这句话,留在孩子潜意识里的一定是“粗心”两个字;如果您经常说:“你怎么老是丢三拉四?”您孩子的行为也一定如你所说。
有一篇文章是这样说的:父母是天生的催眠师。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在0—6岁这个年龄段时,人的大脑神经通路还未成熟,有近85%的儿童催眠感受性极高,特别是4—10岁的儿童最容易接受催眠暗示。催眠的关键就在于对暗示的感受性,因为孩子对自己父母的言语与行为有很高的接受性,他们是最佳的学习者,并时刻以敏感于成年人三百倍的身心观察、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所以这就为父母们的催眠术发挥威力提供了良好条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女孩被医生诊断为多动症,她的母亲也深深地相信医生的诊断,(事实上,此时母亲也无意识地接收了来自医生的催眠)母亲对女儿多动症的治疗不得其法,于是只好把她带到了心理咨询室,让她接受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做了简单问询之后,让小女孩独自呆在咨询室中,他带着女孩的母亲走出咨询室,出去之前咨询师没有把门关紧,而是留了一道门缝。半小时后,咨询师和母亲在敞开的那一道门缝当中看到小女孩在跳舞!“您的女儿是一个天生的舞蹈师呢!”咨询师如是说。
后来这个小女孩成为了著名音乐剧《猫》的主角,并出演了《歌剧魅影》,她成为了百老汇的一颗闪耀的巨星,她就是吉利安·林恩。我们只需想象一下,如果当年母亲没有看到女儿跳舞的身影,也许深深植入她脑海中的信念就是:我的女儿是多动症,我的女儿是有问题的。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她传递给女儿的也必然是负向的催眠,会不断地认为女儿处于问题状态,那么那颗百老汇的闪耀巨星就不复存在了。
每一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拥有所有的天赋,只是某些孩子拥有非常好的环境从而让他的天赋得以发挥,这样的孩子,也许就是我们称之为的天才。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语言天赋、音乐天赋、运动天赋,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未来的运动员、画家、艺术家,关键在于,父母给予孩子的是正向的催眠还是负向的催眠?当孩子展露出天赋与才能时,当孩子需要爱与关注时,父母是用挑剔的眼光看TA,还是用支持的方式帮助TA?
如果您细心去了解每一个被世俗定义为有“问题”的孩子,您会发现他们的潜意识里必定都接收了许多负向催眠。看到这里,也许您已经发觉您在无意识中给了孩子许多负向催眠。那么有没有可能把已经施加在孩子身上的负向催眠转化为正向催眠呢?答案是肯定的。
现在让我们来换个说法,对于经常粗心的孩子,采用正向催眠:“你可以再检查一遍”,或者看着TA写对的那几道题,说:“我看这几道题,你做得很认真、很仔细,我发现你越来越细心了。”如果您的孩子吃饭慢,您可以观察一下,然后对他说:孩子,我观察你几天了,我发现你吃饭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不信回去试试,这招一定管用。如果您发现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您可以看看他做得好的那部分作业,对他说:“孩子,我发现这几天,你写作业越来越专心了,速度也越来越快了”,这样说的效果也一定很好,您可以去尝试一下。
对于孩子的缺点,最要紧的是不要让孩子丢面子,如果能维护孩子的自尊,孩子改变的意愿会大得多。少说“你怎么...........!”,换成“我希望...........”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