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一个文化人,也并不在某个领域有特定的钻研目的,我读书,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当然在打发时间的同时,能够顺便获得点什么当然最好,如果一无所获,也无所谓。
在这两年间,我不停地浏览翻阅各种书籍,一开始是从图书馆借阅,每次借十本,一个月看完,后来觉得太麻烦,而且图书馆的藏书经常不齐,再加上网络阅读的发达,后面就改成了在Kindle上阅读了。
临近2017年年末,闲来无事整理了一下,发现自己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居然读了近两百本书,超过了我过往四十年的总和,惊讶之余,仔细想了想,发现这里面的相当一部分只是打发了时间,但也有一部分确实对我有所启发,虽然我也并不能准确地说清楚这些启发有什么用,不过既然连前辈都说“朝闻道,夕死可也”,所以我也假装着有了闻道的喜悦。
女儿上初中了,我很想把我“闻道”的心得告诉她,告诉她哪些书值得读一下,为什么值得读,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虽然也许她看了只会嘲笑我的不合潮流。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值得看的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看完后可以帮助你理解和建立起信念、坚持和勇气,我称之为信念类。
第二类:看的过程中,可以让你不断思考的,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你建立起批判独立的思维方式,我称之为思索类。
第三类:修养身心,让身心愉悦,兼有审美、情趣、情怀等此类种种,也可以愉快地打发打发时间,我称之为泛美学类。
第四类:大部分普通人都应该了解的某个领域的基本知识,比如经济,我称之为专业类。
我没有用信仰,而只是用了信念,是因为我觉得信仰更偏宗教层次一点,而信念,在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在你即将放弃时,再坚持一会儿的那种努力,那一点基于梦想的坚持,而这对于很多普通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信念类的书,我重点推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阿耐的《大江东去》和《艰难的制造》、小桥老树的《侯卫东官场笔记》。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选的这些书有点low,按理说不是应该选像《老人与海》那样的吗?我并不否认有些名著在人物信念的刻画上更完美一些,我选的书,更多是描写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些普通人挣扎、创业、奋斗的书,我觉得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孙少平、孙少安、宋云辉、雷东宝、杨巡、柳钧、侯卫东这些人都是这个年代应该记住的,他们的那种信念在这个年代是实实在在的,脚踏实地的,也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去追求的。
思考类的书相对比较多,也比较有趣,我认为大部分历史、推理书籍都是属于这一类。
为什么我要把历史书籍归入这一类呢?因为我觉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读历史不是非要搞清楚什么是历史的真相,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以史为鉴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对同一事件的多角度的批判阅读,可以让你逐渐建立独立思考的习惯,从此不再人云亦云,近些年国内汗牛充犊的各种历史书籍恰好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媒介。我重点推荐乱世的三国系列和清末北洋系列,以及研究者最多的明系列。
三国系列包括《三国演义》、《三国志》、《易中天品三国》、《卑鄙的圣人曹操》、《三国史秘本》等,推荐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不知道三国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中国人哪,而且以三国为背景的书籍特别多,把这些书对比着看过一遍,你会发现,历史也许是这样的,也许是那样的,反正以后看书不能全信书就是了,特别容易建立起批判和辩证的读书习惯。
明系列重点推荐《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是我最喜欢的历史小说,虽然很多人认为其严谨性不如万历十五年,但其在严谨与激情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我可以从中读到当年明月对于明史的那份热爱,读到他若干年持之以恒地阅读各种明史材料的努力,读到他反反复复地推敲、思考以及激情澎湃,我感动于他的那份真诚。其他如《鞑靼风云录:大清崛起》、《李自成》也拿来对比着可以读下,但是我觉得《李自成》写得有点冗长。
清末北洋系列,推荐《五色旗》、《北洋大时代》、《曾国藩》、《天国之秋》、《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慈禧的面子》,之所以推荐是因为这些书所描述的和我上学时所学过的历史反差太大,这段历史可以带来的可思考性也最大,另外北洋二十年,确实也是一段的神奇的岁月,政治、文化、思潮、民营经济飞速发展,那是个动荡的时代、混乱的时代、血腥的时代,但也是个道义尚存的年代,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孕育着重生的时代,交织着凤凰涅槃的痛苦和希望。
另外,关于世界史,推荐看看代表了罗马史的《罗马人的故事》和日本战国史的《德川家康》。 关于思考类书籍的另一个大的分支是推理小说,国内一直没有诞生伟大的推理小说家,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东野奎吾的小说,这两年在国内大热,《流星之绊》、《白夜行》、《麒麟之翼》等都是不错的小说,如果单纯从推理的精巧性来说,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和《黑暗坡食人树》、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罗杰疑案》以及福尔摩斯系列都是值得一读的,当然喜欢欧美当代畅销书风格的,也可以看看哈兰.科本的《死亡拼图》、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斯蒂芬.金的《守夜》等等。就我本人而言,更加推荐松本清张的小说,松本高明之处,是把推理悬疑小说写成了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也许其情节构思并不算精巧,结局也并不难猜到,淡淡的笔墨处,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随处可见,日本的文化、风土、人情也跃然纸上。
思索类的小说除了历史、推理两大系列外,还有一些单个的小说值得看看,比如《活着》、《白鹿原》、《教父》、《百年孤独》、《飘》等,这些小说一般是以个体人物的命运来反映大时代的沧桑。还有就是科幻小说分支,比如《三体》、《银河帝国》等等,让你对宇宙的广阔充满了向往和敬畏,《三体》的第二部黑暗森林是我的最爱,《银河帝国》的基地系列和机器人系列都值得一读,至于帝国系列的三本我觉得有点差强人意了。
泛美学类,其实和美学无关,那些读上去让你觉得美妙、舒适、享受的书都归为这一类,读这些书的感觉,就如同听到喜欢音乐、看到喜欢的绘画、摄影图片、影视一般,觉得很爽很happy。哪些书属于这一类,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要我推荐的话,我觉得《人间词话》是必读的,人间词话让你懂得如何去欣赏中国文化中那些美好的诗词文章,甚至绘画、瓷器等等,中国文化中的审美视角是触类旁通的。至于其他的书籍,我觉得可以包括唐诗宋词、《红楼梦》;金庸的《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古龙的《欢乐英雄》、《多情剑客无情剑》,温瑞安的神州奇侠系列;近现代名家的《边城》、《文化苦旅》、《朱自清散文》;当今流行网文中的《余罪》、《东北往事》;以及日本唯美风格的《雪国》、《黄昏清兵卫》、《孔雀祭》、《远山淡影》等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喜好,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可以愉悦自己的那些书籍,比如我女儿就喜欢《盗墓笔记》、《哑舍》,《秦时明月》以及各种漫画杂志,我觉得那就是她心目中的泛美学类书籍。
最后是专业类,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需要了解一些的,最主要是经济类,当然就个体而言,有喜欢读天文的、地理的、科技的、管理的,这并不冲突,我说的是大部分人普遍需要阅读的。原因很简单,当你建立了信念、学会了思考,挣到点钱的时候,自然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投资让你的资产增值,以便可以更愉悦地去晒着太阳,或者窝在被子里,享受着翻看那些泛美学类的书。经济类书籍,我首先推荐吴晓波的经济史系列《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法得失》,可以让你在相对比较轻松的方式下了解中国历年来的经济演变,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让你可以对经济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概念,建立起市场经济的视角。稍微深入一点,可以读下经典的《旧制度与大革命》、《通往奴役之路》,以及可以帮助你建立起比较稳健的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和《资产配置的艺术》。当然,如果你喜好刺激一点的股市的话,那就还得读一下《江恩股市定律》、《艾略特波浪理论》、《股票作手回忆录》、《乌合之众》等等。这方面我自觉见识还不够,可能无法给出更有价值的建议。
以上,只是我大致的划分,很多好书其实完全是可以兼具以上几种类别的,读书,本来就是一件自己喜欢就好的事,只有像我这样闲得蛋疼的人,才会啰里啰嗦地写这么多。
其实,我只是想写给我女儿看看,哪怕她并不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