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周的主题当中,我们明确了:人、是跟环境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认知体系里都有着抹不去的环境的烙印,每个人也都在努力地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这一周,我们接着讨论如何跟环境融合的问题。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读的书再怎么破万卷,如果碰到现实问题、却不知道如何应用,那就白读了,所以、我们要通过“读万卷书”来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心志的同时,还要通过“行万里路”让“万卷书”逐渐逐渐地跟现实磨合,最终、让“万卷书”和“万里路”都彻底融入到我们自己身上。
那关于“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就拿开车这件事情来说吧,驾校里的学车就是学开车的每一个动作,而开车上路呢、不仅是一个个开车动作的融会贯通,路况也要融入进来,所以说、“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两个境界,就好像是学车和开车是两个境界一样。
好,将自我(认知/心志)与环境融合的重要性就聊到这里,我们正式聊一下如何去跟环境融合。
一、环境融合的常见错误
我们先来看一个人、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常见的两种现象,一种是被环境吞噬掉,一种是忽视环境。
这一点在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一代身上较为普遍,也包括我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真的是满脑子的宏伟蓝图、还有满怀的撒不完的热情,发现个工作当中的小问题、就要大刀阔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发现了自己的渺小,才逐渐的开始把重点从自己宏伟的蓝图、慢慢移向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当中。
但这时候、有一大部分人发生了另一种变化,尤其是在国企和机关单位的年轻人,他们是面对现实环境最感到无能为力的群体,也正因此、很多体制内的年轻一代选择的是面对环境的另一个极端——彻底被环境吞噬掉,慢慢地别人怎么做就这么做,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说,克制自己的想法、克制自己的愿景。
即便是在非体制内的年轻一代,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就拿跟我一起参加销售工作的同事们来说吧,他们努力地参加各种销售培训、努力地跟前辈们学习、努力地跟其他同事竞争,但就是这种努力、使得80%的他们变成了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而真正走出这种怪圈、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或后来创业的那部分人,都是摆脱了环境的灌输、将自己的认知和环境很好的融为一体的那部分人。
这里我就分享一下跟我搭档了三年的合伙人的经历,当他面临各种销售培训、各种所谓前辈们的经验的时候,他在很好的接收这些不同观点和想法的同时,他分析了自己的特点——他擅长写方案、但不擅长人际交往,因此、他很快在同事当中物色了擅长交际的同事作为伙伴,再找到我这个擅长技术的伙伴,虽然跟我不是同一个部门,但面对每个项目、我们三个人都是通宵达旦地交流、碰撞,制定一个个我们认为最佳的项目策划——这里之所以说是“我们认为的最佳策划”,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策划跟现实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但一次又一次的经验和教训,短短一年多时间、就让我们的策划彻底跟现实融合了,不到两年、他们两个人成为了海外市场部的经理,我成为了负责海外项目的技术经理,后来我们三个人合伙开了公司、把公司的下游业务拉出去给自己做了。
好,我们做一下小结:将自我跟环境融合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避免自己走两个极端——要么被环境吞噬掉,要么忽视环境、满脑子只有一厢情愿的宏伟愿景,我们要的是双向的融合,既不“任性自我、一厢情愿”,又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那如何既不任性自我、又不随波逐流呢?
要想做到不忽视环境、不那么满脑子的自我,就要正确的认识环境,要想做到不被环境吞噬掉、不随波逐流,就要正确的认识自我,并且、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相对标准的思考模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环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够快速的把握环境、确定适合自己的一个环境生存策略。
经过这周讨论之后,周五的总结会上、我会将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来的一套模型分享出来。如果大家有兴趣,请保持关注大群的动态,同时积极参与这周的整个互动过程。
二、建立正确的心志模式
今天,我们先接着讨论在心志层面上、又该如何跟环境融合的问题。
前面也提到过,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尤其是跟环境融合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或迷茫的时候——太过自我的想法、碰到现实环境的阻力,就会有这种不如意的感受,被环境牵着鼻子走、走多了就会有这种迷茫的时候——当我们碰到这种处境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志模式,一个对环境有怨气的人,就别谈接受环境、正确认识环境了,你都处于一种抵制状态,哪儿来的融合呢?同样,一个对环境迷茫的人,其实本质上是逃避面对自己,就别谈什么正确认识自我、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策略了。
那关于对环境的怨气,根源其实是抵触环境给你带来的各种限制,觉得领导不理解自己、同事不配合自己、公司的实力不够,即便回到家里,也觉得各种不如意,其实问题压根不在于这些不完美的环境,而在于你自己、你自己拒绝面对这样的环境。不完美的、才是现实,童话世界的白雪公主、那也是经历了各种磨难了的。同时,也不要跟其他人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各种不如意,只是每个人不一样罢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面对这种不完美、接受这种不完美,把这种不完美视作一种常态,这样、你才能平心静气地面对所出的环境,接下来慢慢地去发现各种不完美当中的好的一面——如果不完美是一种常态,有美好的一面、也是一种常态,只是你的抵触、使得你没有去发现而已。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鸡汤,那我就拿我们运营团队的这一个月来的经历来告诉你,我们深度思考营的运营团队、这一个月就是这种各种不完美当中走过来的。运营团队的每个人、都经历了上面说的“满脑子的宏伟蓝图”到“各种不如意和沮丧”,但我们坚持过来了、也解决了一路上碰到的一个个不如意和不完美,而这段时间呢,大家也开始慢慢的学会了在这种不完美当中、去发现好的一面——其实,这就是现实,所谓的不完美、只是我们自己觉得不完美而已,所谓的美好、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去发现而已。
如此,这一个月下来、我们在社群加这条路上、逐渐的跟现实融合起来了。
接下来我们讨论下迷茫这个问题,前面直接说过——迷茫的根源、其实是逃避面对自己、不愿面对自己,在日复一日的、被环境牵着鼻子走的日子里,你问过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么?问过自己如何去赢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么?肯定没有,最起码第二个问题肯定没有,一个人如果清楚自己想要的、清楚如何去赢得自己想要的,也就不会迷茫了。
如果你要说自己清楚自己想要的、也知道如何去赢得,就是自己太渺小了——比如、房子太贵了,这就不是不愿面对自己了,而是上面说的抱怨环境了,并且、逃避环境的人往往也是逃避自我的人,我们往往分不清楚而已。
好,今天的主题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今天主要从自我与环境融合过程中的常见的陷阱、来展开了主题。
那陷阱摆脱之后、该建立什么样的模型,敬请期待周五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