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铺天盖地的育儿经无法解答某些疑惑的时候,当这些疑惑如哽在喉的时候,竟遇到它。《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阿德勒 著 。
与这本书的缘份,是注定的。
它有点儿不同:
它不是泛泛而谈的育儿经。
它细致的讨论人性和人格初成。
它尊重个体心理。
它关注人的社会感情。
它坚持儿童的一切行为都符合逻辑。
它告诉你教育者可能决定孩子的一生。
走进它之前,让我们先看看它都说些什么?
1. 精神成长的动力
人类日常行为的动机是什么?自立自强、庸常懒散、固执一隅、博爱通达。。。每个人的追求看似不同,而它说:
人的精神心理追求的目标是:优越。
它主宰了人的一生中每一个具体的行为。
2.心灵地图的初成
为什么“三岁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我一直怀疑,直到看到“心灵地图”。
每个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心灵地图,很多人的地图却与事实相差甚远。听它说:
对事实的主观看法构成人格的基础。
3. 自卑感与雄心
为什么我不能安于平凡的生活? 如果你能力平平,却有无法扑灭的野心,一定自问过这个问题吧。有野心不是件好事嘛,它却说:
过度的自卑感刺激孩子形成膨胀的野心, 大得不成比例的野心会毒害孩子的心灵。
4. 教育者的资格
带娃这事,是不是也得搞个资格认证?孩子怕生很正常,母亲应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这些道理已广为接受,它却说:
母亲的作用是把孩子的兴趣和信任扩展到其他人身上; 坚信孩子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人,没有资格教育孩子。
坏孩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左撇子小孩会遭遇更多的困难吗?二胎出生了,大宝不再可爱?
愿它亦能解你们所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