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座精神空虚的颠沛流离之岛
我已然,好久都不曾去过鼓浪屿了。上一次去,还是爸妈好不容易来厦门玩耍,带着他们领略了这座小岛的美。
2013年6月,我初到厦门,仅是短短的三年,鼓浪屿已经全然间变了模样。莫非是我把它想的太过美好了,还是它的精神空虚仅仅只是在一瞬间而已?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单仅仅是其商业文明,其背后还有着它的历史沧桑。当商业文明,太过强大,超越精神文明,我想这座城市已经离废墟不远了。一座城市,有了人,才有了活力,才不是鬼之城;倘若一座城市的精神空虚了,真真是心也被渐渐掏成空壳了。
那么今天,要谈到鼓浪屿,我称它为,一座精神空虚的颠沛流离之城。
我们都知道,好好的房子怎么可能会成为废墟?仅有一个原因,这个房子没了人。一座修饰的即便像宫殿的房子,只要没了人,都会在一个月之内成为鬼屋。那么,同理而知,一座城市呢?一座小岛呢?
一座城市,如果没了人,那便成了“鬼城”;一座小岛,即便有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都是形形色色的不常驻人口,这座小岛仅仅只是观光客严重的一个华丽空壳,而已。
鼓浪屿,正在明目张胆的,被过度商业化;潜移默化中,已渐渐从原来的钢琴之岛消逝成“精神空虚”之岛。
2
∞·∞ 鼓浪屿,想看你民国时期的样子!
我是有着旧情怀的人,尤其对一个时代非常的向往。如果可以穿越,我好想回到民国。去看看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更重要的是去看看鼓浪屿民航时期的模样。
我想象中的样子:“宁静的南方沿海小城,有着一座“世外桃源”的小岛,岛上植物茂密的让你分不清哪一种,形色各异的万国建筑也让你在一瞬间慌了神。这个岛屿分外的宁静,你在巷子里漫步,打着伞在青石台走过。阳光如此的明媚,空气好的如一股清泉在你的心间流淌,远处传来钢琴的声音、笛子的声音,又好像是一群文人雅士信手闲谈”。
当然,这只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深知,今日写此文,定会有很多人来反驳我。亲爱的朋友,我们不谈其他,只是单纯聊聊鼓浪屿,聊聊鼓浪屿的古往今来。
民国时期的鼓浪屿,犹如盛宴之峰的大观园:华丽的外表,金陵十二钗肆虐的把酒问青天,不知窗外事,倒是儿女情长幽怨多。
3
∞·∞ 商业文明和一座城市的发展,是相背离的?
现在的鼓浪屿,已全然间变了模样。来来往往,都是形色各异的游客,一座仅1.91平方千米的小岛,每天容纳着三四万甚至五万之多的游客。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摩肩接踵而又极其疯狂的场景。每天,数不清有多少航班周转于两岸。
我一直很奇怪,鼓浪屿怎么可以单独的称为一个区。它,就像一座小城,有着它独特的历史沧桑。鼓浪屿,曾有着很多中外文人和音乐家。我第一次去认真,查看它的资料,才知道舒婷竟然是出自鼓浪屿的诗人。
可是,就这么一座海上花园胜地,连诗人舒婷都想逃离了。为什么?当你生活的地方,被无情的商业过度开发,每天敲敲打打破坏了宁静;当你生活的地方,却再也满足不了日常生活所需;当你生活的地方,每天被当猴子似得观看。你会怎么样,你会发疯的寻一处宁静之地,又干嘛痴痴守候在鼓浪屿?
鼓浪屿,确实很美。可是,就这么一座小岛,被商业过度的侵蚀了。我们一味的强调经济的发展,有没有考虑过怎么对精神文明予以保存;我们一味的强调GDP的增长,有没有真正去考虑过一个城市的价值?当一座城市的,原著民人口成了负增长,真的很可怕?这个小岛,除了来来往往的游客,还有什么?这个小岛,本身已经被掏空了。即便景色宜人,即便是世外桃源,也只是华丽的空壳而已。
我特别反对,过度的发展旅游业,把一座城市的根基给挖掘掉。就拿横店影视城而言,它单单仅是个被现代人建造的影视基地,即便有着曾经的建筑、曾经的街道,又能怎样?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也确实多了去。可是,它终归只是一座空壳,仅此而已,不能称之为一座城市。为什么,没有人情味,没有常驻人口生活在那里,没有人情味,没有历史。说白了,你有空架子,没内涵、没文化。
鼓浪屿,也正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一座观光之岛。我们看一组来自某搜索引擎的资料“2012年,这个1.87平方公里的小岛接待游客1136万人次。2012年10月2日,鼓浪屿单天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游客的大幅度增加,家庭旅馆的无序扩张,导致岛上用水、用电、环卫等资源高度紧张”。以上此种情况,当地人如何去生存?导致更多的人,觉得生活在岛上不方便,也便越来越多的人搬离了鼓浪屿。
大肆的过度商业化旅游的侵蚀,鼓浪屿岛上的学校搬离了、教堂也搬离了、工厂搬离了,医院也搬离了。鼓浪屿,由原来适合人生存之地,变成了空有美丽风景的空壳。越来越多的,在岛上住了二三十年的人,不得不举家乔迁,却来越多的家庭旅馆被开发;越来越多的旧建筑被改造的;越来越多的游客;越来越多的不文明商业式践踏。这座岛屿,在现代已经毫无历史可言了。很可能,被过度开发后,如果风光不再,成为一座废墟之岛,也不无可能。
商业文明本应和一个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当过渡式侵蚀,曾经的模样沧海桑田,只是短短一夜之间。
4
∞·∞ 我的家乡,一个发展的更尴尬的城市 ?
在我的家乡,有着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城墙。四四方方的城墙,一些颇具明清时代的建筑,老县城生活着那么一群有趣的人。平生里,东门、南门、西门、北门,东西南北四个门把这个古城包围了起来。城外,是高楼林立;城内,是颇具历史沧桑的古建筑。
我很多年,不曾去古城。过了段时日,向妈妈打听起古城里的亲戚,才深知古城早已变了模样。很可笑,这么一座有着人的城市,平日里第一次大发展,是把城里的人赶了出去。四四方方的一座城,本有着人情味,恍如一夜之间什么都没了。“古建队”,一味的大肆宣扬旅游业,创建着一条条看似有着历史的街道,真的好假。当然,这个时代,也的确没有人去在乎真假。
更让我觉得可笑的事,这个古城不仅赶走了人,还声称要建影视基地。在这座城里,所有的游客穿明朝服饰、使用古钱币,体验元明两朝的历史风情。最为被提及的是什么,成为影视基地,吸引更多剧组来拍摄。这跟横店影视城,有什么区别?我好想说,如果建成了还好;如果没建成,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倘若真心如此,那么泱泱中原大地上,可又是多了一座“鬼之城”。
饱含历史沧桑的古城,不是这么被商业文明融合的。真真是可笑至极!
5
∞·∞ 鼓浪屿,现今商业化中,何去何从?
如果今年,你去了鼓浪屿,你会发现满岛都是“吭哧吭哧”的敲打声。“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申遗进行时”,导致很多岛上的旧建筑被翻新。这倒是我喜欢的一种现象,毕竟如果这些建筑不翻新,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荒废的越来越厉害。久而久之,就成了危房,甚至充满阴森之感的鬼屋,让人不敢靠近。
2013年,我初到厦门。头一次去鼓浪,是一个人打着伞前行。那时,夏日的小雨,海风吹来,很舒服。不是周末,还下着雨的鼓浪屿,自然人少了很多。我认真的去抚摸每一处的旧建筑的墙,在巷子里静悄悄走过。看着一个个,瑰丽的别墅庄园,我能想象到民国时期,应该是何等的风华。
走过菽庄花园,我听到了音乐家的弹奏。钢琴之岛,名不虚传,那么一瞬间,几个音乐家在用乐器或歌声,演绎着他们的心灵之语。
打从那之后,我深知人很多,即便只是离我五分钟的路程。我却再也不曾,去鼓浪。三年里,我总共去了不到十次的鼓浪屿,应该已经算蛮多的了。这期间,陪朋友前去,倒是常事。
2016年4月,我陪爸妈去鼓浪屿。慢慢的游客,各种琳琅满目的小吃,我听着旁人的闲谈,“这里,可真是世外桃源”,我暗自冷笑,“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是不得有外人进入之地”,而后,便是我一个人的黯然神伤。
写到这里,我有点茫然了。本应惋惜,现今鼓浪屿的精神文明丢失;我也不知,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让商业文明和这座小岛相辅相成?我能确认一点,工厂、学校、医院的搬离本就是个错误,当这些生活必需品直接搬空了,你还指望着岛上的人继续留下去吗?不负增长,怎么可能?
当这座小岛的人,真的流失了。鼓浪屿,也便真的,不复存在了!
一座小岛,倘若连常住人口都不存在了。又何谈,什么精神、历史。成为,一个空壳子,转瞬之间。
——
谨以此文送给每个不复存在的“空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