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529 汉本1605班 徐煜
先秦是中国文化奠基的时期,这一历史阶段所确立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品质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先秦经历了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也正式因为作者身份的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先秦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璀璨的诗文作品上,也体现在那些散于作品的文学观念和思想上。
先秦时期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攥录而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奠基人。《论语》是孔子作为儒家先驱的代表作。《论语》所代表的正是儒家思想。 《论语》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启示首先也是要更好的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进而更深人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借鉴。说到《论语》对现代生活的启示,也包括对人的一种在思想上的影响。从学生的角度反观《论语》对我们思想上的启示。从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习过一篇课文叫《论语》十则,就大致的向我们介绍了儒家思想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思想概括起来要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学习态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学习的关键,也是进步的关键。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
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学习科目,成绩总是提不上,这是一种在现代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偏科现象。孔子的话也告诉我们,对待学习,不能只学自己喜欢的科目,对于别的科目,同样也要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句话是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该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我们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多学习同伴的优点。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有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在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现代人具有借鉴意义。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不能幸免,但那只是靠侥幸避免灾祸的惹迟早要跌跟斗。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就是做人要重视“仁德”。仁德是做人的根本。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八侑》)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这句话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也同样适用,做人做事也要注重个人的人品修养。
读了很多《论语》中的句子,感受到了强大的儒家思想精神。孔子作为一名伟大的儒学家,不像后来的那些儒学家那样偏激的认为君子丝毫不谈功利。孔子主张君子应重义轻利,“爱财”但“取之有道”,舍弃不义之财,用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得财务,不畏强权,不为功名利禄出卖自己的人格。《,论语》对现代生活的启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反观内心,做一个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坦荡荡的君子。在对待言语和实践上,君子三思而后行,出言谨慎。在待人接物上,要严于利己,宽于待人。
中国受传统封建的儒家文化统治了2000多年,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所以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论语》中的思想涉及到现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我们要有所取舍的学习《论语》儒家孔子的思想,充分认识到《论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论语》积极进步的思想融入到我们现代生活中。《论语》启示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将《论语》精神发扬光大,真真正正的利用好我们的文化瑰宝!